();
顾天云专注思索起来。
所谓“终极选择”是核武战略的高层决策难题。
核战略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的战争策略集合,集古今中外军事精华大成,其博大精深高瞻远瞩、逻辑缜密,战略的深度广度都达到极致,突破人类最高智慧的发挥极限。“二次核打击”、“战略核三角”、“镜像行动”、“广播核威慑”、“死亡之手”等,催生出各种严密的核战略措施。
上世纪冷战时代,在安全困境导致的信息密封法则下,核力量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绝密,信息不透明,己方处于对敌方未知的恐惧,经受巨大的压力,唯有无限度地扩大核武器库,以确保自身有能力进行二次核反击。美苏由此疯狂进行核武的制造和战略部署。1964年,美国拥有近三万枚核弹,前苏联大约有三千多枚,但制造数量增长速度惊人。曾有人强烈质疑,是否需要这么多的核弹?但战略研究认为,除非保证有两百枚核弹在对方的首轮核打击后保存下来,才能够维持二次打击的能力。但要制造多少枚核弹才能确保留下这反击的两百枚核弹?没人敢做这个保证,因为对方的核武数量一直在猛增,所以结论就是:核武的数量只能增加,决不能减少。
有了足够多的核武器,还要有相应的指挥和通讯系统将核弹发射出去。美军方因此制定了一个siop核打击系统,整合所有核武器的发射机制,然后把发射权交到总统手里。每当有新总统上任,军方都会专门针对这个系统对总统做一次简报,告诉总统核打击力量的组成以及如何使用这个系统。每一任总统听了这个简报都为之色变,感觉非常糟糕,心情极度压抑。在熟悉发射流程时,没人不紧张到手抖,忍不住反复确认是否只是个模拟,没真的安装核弹头?
作为人类个体,最高决策者出现这种反应很正常。
稍有不慎,几千万人、几亿人将在核爆中瞬间化为灰烬。在连锁反应下,最终导致全球人类毁灭。在核危机最严峻的年代里,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最高决策者都有可能突然接到军方的紧急电话:“总统先生,对方的核弹已经全部升空,我们等待你的命令。”
在中程核弹部署完毕后,有个六分钟时间的噩梦般的“终极选择”。
面对对方的核打击,最高决策者必须做出选择,二选一:
1、什么都不做,等待六分钟后被对方袭来的核弹摧毁。
2、启动核系统反击,摧毁对方。
选择无作为的结局是牺牲自己,让对方生存;如果选择核反击,结果就是同归于尽,毁灭全世界。
在地球上,我们人类出现五百万年,有智慧的历史约三万年,文明社会约五千年,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为几百年,但作为地球上的一种高等生物,今天的人类和五千年前的人却没什么本质区别。五千年前还在过着饮血茹毛的原始部落生活,现在却要在六分钟内做出是否要毁灭世界的决定,对于决策者,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终极考验,远超人类能承受的极限。
顾天云进行思想模拟实验,他设身处地,想象他是站在发射台上决策者,面前放着一个“六分钟”的计时器,在预警到对方全面核打击的情况下,时间开始跳动,一分一秒地倒计时。
他该怎么做出这个二选一的终极选择?
四十六亿年岁月的地球,近七十亿人的文明世界,在这一刻危在旦夕,生死存亡的命运掌握在他手中。他的手指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
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军方在向总统演示核武器发射流程的时候,绝不让总统站在发射台前,而是让一个替身扮演总统角色,真正的总统站在旁边观看。这样的流程设计,是避免在演练过程中的操作暴露总统的终极选择。以前他做核武战略研究时,还以为使用替身的设计是为了回避总统遇到道德压力。但现在他站在“发射台”前终于领会到,无论决策者作何选择都不存在道德问题,旁人无可指责。因为无论做出什么选择,六分钟后的结局都是死亡。
这个设计与决策人所谓懦弱与勇敢的判决无关,也不存在道德与冷酷的较量之类的缘故,而是另外有个精妙之处:不泄露决策者的选择,不让敌方获取信息做出相应的安全等级评估。
一旦决策者使用核武的果断程度相关信息暴露,将引发严重的安全困境,对方将根据安全评估修订核打击力度。
按照信息密封法则,优选的核战略模式是这样:不暴露终极选择,隐藏决策者的决策信息,启用多个备选决策者,甚至混淆决策者的身份,隐匿真实的决策者等措施。总之,让对方无法获知有效的信息进行准确判断评估,从而达到最佳的核武威慑效果。
他想明白这个关键点,随之更加领悟了核战略措施的深沉意义。
一、核打击广播:
集成联接核打击的通信系统模块的“核公文包”,寸步不离最高决策者的身旁,经授权操作,当场就能迅速发出指令,启动庞大的核武器库,在最短时间内发射出全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