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连连点头,一边随着范道士在书架间行走,一层层参观上去,不知不觉来到顶层。这里没有藏书,只有地板上若干蒲团,像是为读书,静思或开会之用。
此刻,只有一个蒲团上坐着人,面朝南方。道一看到他的坐姿,心里一愣,走近两步才看清,坐在蒲团上的真是昨天在鸣水桥上遇见的那个郑先生。
那位郑先生也看见了他,立即站起身来要走,道一伸手道:”请先生留步。“
他没有用官话,而是用他在冈州学的当地话。郑先生停下了脚步,虽然没有立即转身。
道一又说:”先生不想听江北口音,在下说南方话总行了吧。“
郑先生迟疑道:“你这是岭南那边的话,我听不太懂。你究竟是南人还是北人?”
道一于是用官话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由是观之,北人进于南方用南音则当南人之。前辈可以当在下为南人。”
郑先生呵呵一笑:”你倒很会说话。“说着,他转过身来。
道一又说:”在下这两年在南方游历数省,所见遗民颇多,未有见过如先生这般的。“
那人哼了一声:”你先说说,你见过哪些遗民。“
(本章未完,请翻页)
道一郎朗道来:”在下在杭州见过九锁山人邓牧公,隐居道观,草窗先生周公瑾,隐于闹市,还有一位宋累先生,隐于乡间。在福建见过一位孙公,隐居废寺之中,还有一位谢公,隐居深谷。他们都乐得见我。”
“没想到你见过的人真不少。”郑先生轻叹一口气,想了想说,“你在杭州不知见过赵子昂没有?”
道一点点头:“当然,他和周公瑾相交甚密。我见过他两回。”
郑先生眉头微皱:“那你刚才怎么没提他?”
道一一愣:“这个......赵子昂也算是遗民吧,不过我刚才只想到那些隐居的遗民,赵子昂因此不算。”
”他如何不算!“郑先生眉头皱得更深了,”子昂他一直隐居吴兴老家......啊,他已搬去杭州。“
道一嘿嘿一笑:”对,而且我听说他一直想着做官呢。“
”胡言乱语!“郑先生眼睛瞪起,”赵子昂身为宗室后人,怎会出仕!“
范道士在一旁插话道:”郑公来此已两年有余,一心学道,双耳不闻世间事。“
道一啊了一声。”原来先生不知。两年前在下初次见到赵子昂时,他正参加浙西儒学提举叶李的招贤会。上月,在下又在杭州见到他。他正与从兄张伯淳等人谈论科举一事。“
郑先生听了,气得浑身发抖。“此话当真!”
道一点点头。“他还送给在下一幅字,先生可要......”
“不要说了!”郑先生把手一挥,“真......气死我也!”
“请先生息怒。”道一忙说,“赵子昂博学多才,无所不精,他只是想出来造福一方百姓......”
道一还想说下去,郑先生低下头去,把手一摆,示意他离开。道一一时犹豫,范道士使劲扯了扯他。道一只好行了一礼,便和范道士悄悄下楼去了。
......
接下来的两天,范道士有空就来找道一,两人言谈甚欢。又过了一天,范道士忽然来说,李宗师有情。道一于是跟着他来到李宗师的道房。
入座之后,李宗师开口问道:”不知马姑娘复原得怎样?“
道一拱手道:”多谢宗师所赐仙药,她已经能起床了,只是一天中仍会昏睡多次。“
”哪里是仙药。“李宗师把手一摆,”我不过给了她一些山上山下所产的寻常药物罢了。“
道一问:”她还觉得浑身无力,时而头晕,不知何时能恢复到从前......“
李宗师叹了口气:”马姑娘所中之毒十分霸道,若能像常人一样睡眠无碍已算康复,浑身无力,时而头晕也算正常。“
道一一愣:”宗师是说即便她治好,也只能这样看上去病怏怏的?“
李宗师点点头。
道一心中发急:”难道就没有办法能根治么?“
李宗师沉吟片刻道:”有......若要根治,非得用真正的仙药不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