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古代传统房屋,前屋后室的布局。√出了圉寺后面赵毋恤居住的小院子,赵毋恤便是整个司马圉的中心圉寺的前堂了。
整个前堂地基是由高达一米的夯土夯筑的,夯土台基分为两级,最上一级是建筑的主体房屋,下一级则是围绕着大堂一圈的走廊,走廊上整齐的排列着廊柱。
在大堂中门则有五个台阶,台阶下是一条笔直的鹅卵石小道,直通圉寺的正门。此时的正门还有四个武士,穿甲胄执戈守卫着。
站在大堂里面往外看去,就会发展这里地势,是整个司马圉最高的。这象征着这座建筑是整个司马圉里最高的权利中心,也是最有威严的地方。
在将圉里的各个牧人、牛人、仆吏等各个部门的老大勉励了一番,并且将他们各自的牲畜巡视了一番后,便打发他们回去工作了。
于是赵毋恤便带了五个武士,驾驶着一辆马车,和从狄族那里调来二十名好的猎手。
这二十名翟族丁壮是翟族大巫,从赵毋恤出生时就从部族里精心挑选出来的孩子,然后从小就开始训练,准备日后效忠赵毋恤为他披荆斩棘。
这些人虽是奴隶之身,但是有时在国人不足时,也会被主人挑选出来塞进三军里,披坚执锐去为他们服役。
所以晋国六卿们也会在闲暇时,挑选奴隶中的精壮进行操练,必要时可以作为他们守卫庄园的徒卒。
而奴隶中气大力壮者如果立下功劳,也许会被主人赐还丹书,恢复其自由身。
所以翟族的操练没有被赵鞅所,他认为这是奴隶们只是自发组织起来训练,然后好通过战功来为自己恢复身份罢了。
再说兵器都是被收归武库由武士把守,没有兵器这些奴隶想暴动也没法。
这次打猎的这些翟人,全都骑上了他们从屈地带来了的良驹,屈地出良马,这在晋国可是家喻户晓的。
虽然翟人与晋国是邻国,但是他们之间的文化习俗根本不一样,哪怕是两国交战了近二百年也没有改变。因为翟人为游牧民族,而晋人乃是中原农耕民族,两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造成了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
这点在他们的军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原之国尚车战,一个国家战车的多少则说明其国力的强弱,万乘强国,千乘强卿,就充分的说明了这点。
而中原西面、北面的戎狄,由于大多地处山区、草原,不易与车马行驶,所以他们的军事上,更喜欢单骑走马,山地步兵,其中以步兵为主要进攻单位。
在和这些戎狄的交战过程中,中原国家也开始逐渐的改变了车战的作战方式。比如说数十年前,魏舒与戎狄战与大原,就是毁车为行,将甲士变成步战的步卒,才打败戎狄的。
在临行前赵毋恤就看见他们将一张毛毡铺在马背上,然后在毛毡上垫上一片牛皮,牛皮两端都有牛皮带,将牛皮铺好后,便将牛皮带系在马腹固定住。
当他们坐在马背上后,便将脚伸进牛皮下面的悬挂着的绳套里,充当马镫让他们骑在马背上时脚有个支撑点。
看到他们都背上用竹木自制的软弓,腰间挎着用兽皮制作的箭囊。赵毋恤走过去从一位翟人手里接过软弓,他拉了拉发现它很软,对着远处射了一箭,也不过四五十米远。而翟人的弓矢并不是青铜的。而是用燧石磨制成的箭头,由此可见其杀伤力了。
当然这与晋国对周边邻居的经济封锁有很大的关系。征服戎狄以达到启土的目的,晋国对周边戎狄可是打了数百年的仗。
先是晋献公时期,公子申驱逐东山皋落氏。之后又数次与西鄙之地的白翟先战采桑,后战交刚,彻底的压服了西边的白翟。
在东方晋景公先是派兵灭赤狄的潞氏、甲氏、铎晨、留吁四个子国。然后联合卫国驱逐廧咎如,彻底的平定了东方边境。
除了军事打击外,晋国用分化、经济、贸易、和亲等方式从戎狄那里获得了的土地,极大的提高了晋国国力。
看到这些石制兵器赵毋恤知道,戎狄败的不亏。
回过身赵武立马爬上战车,他扶着战车的车厢栏杆对着旁边骑在战马上族人们喊到:“二三子听令,凡今日狩猎捕获甚多者,归其丹书,为吾披坚执锐。”
“愿为少君子效死。”只见他们齐声高呼。
“驾”
在御者的马鞭下,战车车轴飞快的转动着。而翟骑们,分成左右两拨紧紧的护卫在赵毋恤的两侧。
随着时间的过去,路上行人逐渐减少,山路也越来越难走,战车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最后终于在一处小涧前停了下来。
而翟骑们却没有阻碍,一路上呼啸着围着战车奔跑。
看到这儿赵武知道,后来的赵武灵王为什么会推行胡服骑射,骑兵的确是很强大的兵种。
也坚定了他准备开始提前启用这和兵种,因为自从他被赵鞅带进赵氏宗庙,并记录祖籍里的那一刻,他算是被卷入储位争夺的漩涡中去了。
在赵氏在家族里,他算是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