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红线,朱元章在朝堂上或者在私下里都不止一次的提及过,可这些武将却没当回事,依旧我行我素……这不是自己往朱元章的刀口上撞吗?
难道这些武将觉得好日子过的不舒服,准备用自己的命再帮朱元章强调一下大明律法的威严不可侵犯?
朱标感觉到匪夷所思,但同时也感到这件事的棘手程度。
都杀了,会让武将集团对朱标离心离德。
不杀,会让朱元章的威信受到影响,都说皇帝一言九鼎,怎么能轻易改变?
朱标想把赵庸喊过来,向他询问意见。
赵庸是最早一批跟着朱元章的人,在龙兴寺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章转战南北了,赵庸作为朱元章的老乡,是少有的文武兼备,而且他的政事处理水平比他打仗时更要出彩,所以朱元章就把他安排到了朱标身边,让他教朱标。
可是,朱标却看到朱元章给他的卷宗里面,也同样出现了赵庸的名字,而且他的家族兼并、侵占的土地在朱元章给他的卷宗中,是名列前五的。
找谁去商量好呢?
思来想去,朱标想到了徐达。
按理说,常遇春作为朱标的岳父,他才是和朱标更为亲近的人,但朱标却知道,常遇春是个武将,并非帅才,而且他在朝堂上的表现,还不如徐达。
土地兼并是朝堂大事,同时兼任着左丞相的徐达,才是朱标询问的最佳人选。
而且徐达处事公平公正,朱标认为现在找徐达询问最合适。
朱标见到徐达,说明来意,把朱元章交待他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出来,徐达听到后眉头直皱,朱标找他询问的事情,可真是烫手的山芋。
就朱标念起的那些名字,大多数都是他的好友,现在朱标要刀刃向内,去对付徐达的老兄弟们,这让徐达怎么出主意?
长时间的军旅生涯,让徐达学会了遇事冷静,越是心中忐忑的时候,越要保持高度冷静,他仔细的把朱标告诉他的事又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在战场锤炼出的嗅觉,让徐达很快发现其中的不同寻常。
朱元章对朱标寄予厚望,想让他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可他也是对朱标非常保护的,像土地兼并的这件事,关系网错综复杂,朱标如何能处理好?
可偏偏朱元章就把这件事交给了朱标,以徐达对朱元章的了解,他认为此举不符合朱元章的性格。
忽地,徐达想到了朱瀚,心中顿时明了:敢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朱标,除了朱瀚,整个大明没有第二个人敢向朱元章这么建议。
本站网站: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