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纷纷的冬夜里,几匹从西北方向飞驰而来的快马踏过洛河之上的天津桥,朝着皇城的方向而去。
第二天,太监观良来到神都苑上阳宫,捧着一只匣子,立在仙居殿的殿门外,里面隐约传出了女子诵读文章的声音。
皇帝在宣政殿早朝,听政后回仙居殿,女官上官婉儿正在为女皇读文章。
观良听着帷幔里上官婉儿清脆而流利的声音,心里升起了几分佩服。
宫道上传来了脚步声,几个女官走到观良面前,观良忙向她们行礼,将匣子递给她们。
女官们拿着匣子进殿,取出里面的公文,放在一张书案上。
下午,皇帝小憩。
为皇帝读文章的上官婉儿告退出来,坐在书案前,翻阅从各地送来的公文,看过一遍后,挑出不重要的放在一边,重要的写下摘要,放在另一边,整理好后由皇帝亲自批阅。
殿内帷幔低垂,静悄悄的,只有上官婉儿奋笔疾书的声音。
上官婉儿拿起一份奏章,打开看了几眼,脸上露出诧异之色:“卢三娘还活着?”
长安洛阳的人都以为卢家三娘死在黔州了。
上官婉儿看完奏章,脸色平静了下来,问:“这份从西州呈递的祝颂文表和《丹经》是什么时候送来的?”
书案旁边的女官答道:“是今天上午从皇城那边送来的,才人,这贺表和《丹经》有什么不妥当吗?”
上官婉儿微笑道:“这篇贺表写得很好,西州竟然也有能写出这样贺表的人才,可惜是以西州都督的名义献上的,不知道到底出自谁的手。还有《丹经》,是卢氏家传的丹学,小仙翁的弟子,果然是名不虚传。”
她脸色忽然沉了下来,话锋一转:“不过卢三娘被发配为奴,如果没有人暗中相助,她写的《丹经》怎么能顺利送到上阳宫?而且竟然还送到了我这里,让我知道了她的身份……”
几个女官都不敢出声。
女皇为大帝李治的皇后时,协助李治杀长孙无忌,击败关陇门阀势力后,参决朝政,逐渐掌握政治权力。
渐渐的,朝堂事无巨细决于中宫,威权极重。
李治觉察皇后威权太重,曾经想过废后,但是已不能轻易收回权力,加上他患有风疾,不能处理朝政,只能将国家大事交给武后决断,武后开始临朝听政。
那一年,向李治建议废后并起草废后诏书的宰相上官仪死在狱中。
他正是上官婉儿的祖父。
上官婉儿的父亲连坐被杀,襁褓中的她和母亲郑氏一起被配掖庭为奴。她在掖庭长大,跟随宫中的博士和母亲郑氏学习。她熟读诗书,聪明伶俐,而且书法出众。
武后垂帘听政期间,听说上官婉儿很有才华,召见了她,出题考校她的学识。
上官婉儿反应敏捷,文采华丽,武后欣赏她的才华,命她离开掖庭,常侍身边,让她掌管诏命。
离开掖庭的上官婉儿摆脱了婢女的身份,为武后处理日常庶务,起草诏命敕书。
一晃便是十几年过去了。
武周代唐,武后成为女皇,上官婉儿仍然在侍奉女皇,女皇的敕令,几乎都出自她的手。
在女官们紧张的注视中,上官婉儿放下贺表和《丹经》,微微一笑,吩咐女官道:“明日和其他祥瑞一起呈给陛下。”
帮助卢三娘的高人了解上阳宫,也了解她。
她因祖父获罪而入掖庭为奴,卢三娘因父兄之罪沦为贱籍,都是遭逢大变的名门之后,物伤其类,而卢家又和她母亲郑氏的娘家交好,不管出于同情卢三娘还是出于两家的交情,她看到卢三娘献上的《丹经》,落得做一个顺水人情。
上官婉儿很好奇帮卢三娘的人是谁。
她为女皇处理奏章,丹经和贺表送到她这里也很正常,但是她在宫闱生活了二十多年,沉吟了一下后便笃定《丹经》送到她这里绝对不是巧合,而是一个深思远虑的谋划。
女皇登基后,官员和宗室挖空心思收集祥瑞献给女皇,女皇圣心大悦,多次举行祭拜和告谢的典礼,敬献祥瑞的官员都得到了赏赐。
上官婉儿从十四岁起就在女皇身边侍奉,她知道这正是女皇安抚百姓、收揽人心,巩固自己地位的手段。
此时卢华英献上《丹经》,还有西州送来的贺表,祝女皇万寿,大周国运昌隆,正合圣心。
……
西州来的人将贺表和《丹经》送进神都皇城后,没有休息,立刻出城。
他冒着雪来到辋川,直奔山中的鹿苑寺。
鹿苑寺的知客僧认识他,请他去寮房吃茶,问他来意。
这名亲随道:“之前供奉在贵寺的牌位出了差错,卢氏小娘子还在人世,郎君命我回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