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见过了太多的战争电影,也看过一些蛊惑仔的街头斗殴,但是像这样成建制的,小队冲锋,然后把对方从马上拉下的刺激画面,莫凡却是第一次见到,说实话,如果不是考虑到可能会有伤亡,这样的捉对冲锋确实很容易提高士兵的心理素质的,没有见过几百匹马想你冲过来的感觉,你是无法体会到一个普通步兵对于骑兵的恐惧的。
同样的,即使是骑兵,在极快的冲刺速度上,很多时候都不需要你拿刀,直接只要你把刀挂在马鞍上,借助马的运动速度,物体只要接触到刀锋,就立刻会被像割棉花一样割开,而对冲,往往需要极大的勇气。
不同于步兵的操练,骑兵的很多训练的项目都可能会出现伤亡,就比如一个普通的骑马挥砍的姿势,有时候一刀下去,要是劈了个空,很可能就会因为用力过大而从马上摔下来,轻则就是手脚受伤,骨折,重则就是丧命了,所以要想和草原那些吃饭睡觉都在马上的人比,显然是很难比得过的,毕竟他们都是马背上的民族。
在密集火力出现以前,骑兵一直都是最有威慑力的兵种,因为他们有极强的机动性,可以掌握战场主动权,从而慢慢寻找出你的破绽,然后一击而胜,即使你的战术布置再完美,对方也可以慢慢的拖垮你,不需要对你形成多大的杀伤,只要对你有威胁,你就很难睡个好觉。
虽然明朝士兵想要在马上战胜建奴基本不可能,但是如果自己也有这样一只骑兵部队的话,至少在大军行进的时候,可以为大军保驾护航,已经提前戒备,从而不至于被活活的屠杀。所以当初孙承宗组建关宁铁骑的想法,是很有必要去做的。
但是唯一遗憾的是,即使是用来作为哨兵和护卫作用的关宁铁骑,却渐渐成日后战场的主力,而大明本来最大的优势,人数众多,反而成了一个弱点。
实际上,自从去年曹文诏在大同打了败仗之后,莫凡就一直在思考这其中的问题。如果步军无用的话,那么建奴也没必要那么大张旗鼓的掳掠人口,也没必要对投奔过来的孔有德礼待有加了。从而莫凡发现了一个非常畸形的军事发展模式,朝廷几乎把的收入大给了辽东,骑兵是大头,步兵是小头,至于内地卫所军队,要是真正能发饷到士兵手上,几乎可以说是新闻了。
但是这些没有饷银的士兵,又不能去转行做其他的,于是留给这些士兵的出路就只剩下三个,一个是待下去等死,一个是给长官干活,然后等死,最后就是逃出去,看能不能重新获得一丝生机,另外吐槽一下,皇帝的三大营,虽然朝廷输银最多,但也是吃空饷的也最多,基本都没有战斗力了。
所以到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派自己的名下的士兵去阻止农民的时候,早上吃过饭出门还是大明官军,到了地头后,农民军给顿饭吃之后,衣服反穿过来,就成农民军了。这就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问题,而是成了给对方添加有生力量了。
而且往往在身为官军的时候没什么作为,而成为农民军之后,就是名副其实的叛军了,而这些叛军还懂一些军事技能,所以在大明最后的那几年里,给大明关隘造成重大伤亡的其实并不是那些手拿锄头的农民,而是那些曾经的大明官军。
其中最让莫凡感觉到奇怪的一点就是,农名军本来都是些吃不上饭的农民组成的,怎么当初被陈奇瑜围困车厢峡的时候,还有钱去贿赂京中的官员,而且莫凡从这里面还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高迎祥的几万骑兵还有盔甲武器是怎么得的,要知道一匹马一天的口粮可是相当对于五六个壮年汉子的分量啊,而那些兵器铠甲,说实话,真正的官军都没有几幅像样的。其中最让莫凡觉得奇怪的是,既然川陕都大旱了那么久,官府要是有存粮的话,也不会激起民变啊,那农民军打仗的时候,粮食到底来自哪里?要说是抢大户,就以农民军被朝廷打压的力度来看,以及打完了就跑的性格,即使打进了县城,就那么点时间,又能抢走多少东西?要知道,一名骑兵,可不是随便找个人能爬上马就行的,首先就必须得会骑,马匹这东西,自古在中原王朝就不是个便宜货,试问,就那些饭都吃不饱的农民,除了每天土里刨食以外,谁还有钱买个马骑骑?所以与其说是农民军起义,不说是某个社会阶层准备推翻明朝的统治,至于农民军,只是个称谓而已,意义不大。
所以这其中有很多的问题都值得莫凡深挖,这才是莫凡不愿意那么快去京城的主要原因,太祖之所以能夺得天下,一开始并不是因为他为农民出头,而是首先她是借助了自己岳父的力量成一个教会的一民小头目,就是最开始的招兵买马,也是靠着这个教会的召力,宗教,实际上出了明面上的欧洲教皇赋予欧洲各国皇帝加冕外,在中原也是有相同严密的教会形式存在的社团。
推翻元朝的是因为有了明教这杆大旗,而现在的起义军,莫凡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不是以宗教为召力,毕竟他现在都还没有参与对农民军的审问,当初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候遇不管是遇到的商人打扮于千户,还是后来没事过来找自己进宫的刘理顺,他们对自己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是不是神霄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