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汝阳王与赵敏
汝阳王,确有其人,他的历史原型是元朝的察罕特穆尔,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历史上,他通汉学,擅兵法,多次与各地反元义军周旋而不落下风。他与朝廷腐败势力作顽强的斗争,费尽心机平定各地叛乱。整个汝阳王府上下众志成城,力保大元江山永固。对各地反元义军的攻击和抵抗,他所建立的堡垒体系势如铜墙铁壁,我自岿然不动。
真可谓虎父无犬子(女)。他的儿子与女儿,也都是极英雄的人物。影视剧中,他有长子王保保,女儿赵敏。对于王保保这个角色,著笔不多,更多地是渲染赵敏的机智才华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而历史上,王保保的军事才能与他的父亲汝阳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唯一击败过常遇春的名将。应该说,这位汝阳王在教育子女方面,很有成就。他对子女的教育之法,有三点。一是铭记先辈光辉岁月,不忘中兴大元王朝。将元太祖铁木真和元世祖忽必烈及当年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辉煌战绩,经常讲予孩子们听,让他们自幼就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身上流淌着的是高贵的成吉思汗的血液。与身俱来,就应该有征服世界的霸气和勇气。
二是教导子女崇尚汉学,积极学习汉文化。元朝的历史,如从广义上算,是自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到1368年元亡,共一百六十三年。从狭义上算,则自1260年忽必烈即位汉帝,改行汉法,建元中统,到1368年,只有一百零九年,是个短命的王朝。一个很重要且根本的原因,仍在于统治集团与被统治地区的文化差异未能弥合。元王朝的统治者,首先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将统治辖区内所有的民众按等级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次。蒙古人地位最高,色目人次之,汉人和南人地位低下,尤其是南人更是卑微。此处的汉人是指原来在金朝统治下的中原汉族及云南四川等地较早降服蒙古的汉族。而南人,应该是南宋王朝下大众的汉人称呼。因为严酷的民族歧视和剥削政策,南人最后成为反抗元朝势力最顽强的一支。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夏商西周起,无论是秦汉魏晋,还是隋唐宋元,乃至最后的清王朝,政权的建立及最后的统一,都是在北方完成。而只有明王朝是唯一一个建立在南方的政权,最后通过北伐完成对全国的统一。这是特例,也是阶层压迫使然。其次,元王朝统治者及贵族阶层拒绝接受汉文明,整体上对汉文化是一种排斥和歧视态度。汝阳王察罕特穆尔是个例外,他虽是个武将,是掌控兵马的元帅,但却是十分虔诚地去研究学习汉文化。也许他学习汉文化的初衷仍是更好地驾驭汉族。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他已经意识到,要歼灭各地的义军,要让这些义军不再反抗,臣服于元王朝,百年前蒙古铁骑凶残的屠城和野蛮的撕杀的作战方法,早已过时。他更懂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他不仅自己花较多地时间去学汉文化,并教导儿女也要积极地去学习。因此,在绿柳山庄,张无忌见墙上“剑决天外云,剑冲日中斗,剑破妖人腹,剑拂佞臣首。……”诗后有一行小字,“夜试倚天宝剑,洵神物也,杂录《说剑》诗以赞之。汴梁赵敏。”可见,赵敏还是极有文采。在书法方面,张无忌接到赵敏书信,见字体笔势纵横,然颇有妩媚之致。想来,这是写给张无忌的书信,所以她尽留小女子淑范。否则,应该也是大气挥豪,英气磅礴。另,赵敏还通得不少园艺之学。她的绿柳山庄,园中山石古拙,溪池清澈,花卉不多,却甚是雅致。张无忌不能领略园中的胜妙之处,杨逍却已暗暗点头,心想这花园的主人实非庸夫俗流,胸中大有丘壑。
三是精通兵法,勤勉实战,言传身教。中原的父亲多半要求女子应静贤而淑女,绝不喜欢女儿舞刀弄枪。这位汝阳王察罕特穆尔是个例外,他不仅让女儿参加战场的厮杀,更是直接交付一些兵权与她,让她帮助运筹帷幄。光明顶一役,借圆真之手差点灭了明教这一反元第一江湖帮派;待六大派人离开光明顶,放松警惕戒备后,统帅武林高手直接围捕了六大派的人,这些都是赵敏高超的军事才能显现。她的魄力和智谋让人绝对相信她自己说的“我只恨自己是女子,要是男人啊,嘿嘿,可真要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业呢。”她最后与张无忌携手归隐。这番大事业,她未能做到。不过,汝阳王另一个孩子,王保保倒是做到了。
宣光二年(1372年,洪武五年),15万明军分为三路,中路大将军徐达由雁门直趋和林,摧毁元朝的指挥部;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拉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作为疑兵,令元朝摸不清明军的真实目的。面对明朝一口吃掉北元的企图,王保保沉着应战,他用诱敌之计将明军逐渐引入其纵深。徐达的先锋蓝玉出雁门后,在野马川遇到元军,追至乱山,取得了小胜。接着到了土剌河(今图拉河),遭遇王保保,王保保佯败后逃走。他亲自率领小部队且战且退,把明军引向和林,而他手下的大将贺宗哲率领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劳。最后扩廓帖木儿与贺宗哲会合,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战死万余人(一说数万人)。东路军李文忠一直打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