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点,“仁治”主义。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儒家的“仁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仁”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等“仁治”主义。
金庸中,体现“仁治”主义的作品也不在少数。
一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放弃明教教主与义军统帅之位,决定挟赵敏浪迹书丛。越到后期,朱元璋的企图日益显露,张无忌自然知晓。杨逍、范遥、韦一笑、五散人等也都知晓,但各人都是毕生谋干大事之人,大局的孰轻孰重,心念一转,便即了然,均觉如以明教为重,江山为轻,不免是心怀自私,非大英雄、大豪杰的仁侠心怀。他们认为,什么人能当皇帝。只要有人能够解黎民之苦,为百姓造福,那么他就是万民之主。另外难得的是,他们有了一种大局意识:现在反元大业尚未胜利,此时开始窝里斗,争权夺利,哪怕凭张无忌的武功能杀朱元璋一万次,最后的结局也只是起义失败,中原大地继续被大元欺压。
而张无忌最后以屠龙刀和《武穆遗书》相赠朱元璋,并给以忠告:“我明教屠龙刀誓杀暴虐害民的君主、诛灭贪官污吏,千年百年,此志不变。尔若他日称帝,须做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若违此言,虽远万里,吾亦能取尔性命。现以《武穆遗书》相赠,助尔北伐克敌制胜。”总之,就是告诫朱元璋,一定要做个好皇帝,能体恤百姓,爱护国民,否则,他张无忌必定再领导明教众子弟再行起义。以张无忌的功夫,杀个朱元璋必然不在话下。
二是在《天龙八部》中,继承大理皇位的段誉,在大哥萧峰为两国和平、宁愿牺牲自己生命慷慨就义的感召下,段誉已不像从前那般轻跳怕事,他性格日渐稳重,也越来越有担当,有着一代名君的韬略和睿智。在段正淳死后,接任大理君主,在位39年,庙号“宪宗”,谥号“宣仁帝”。
段誉在位期间,共主持若干系列关系民生的举措。
在政治上,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爱民用贤、思揽政权”,是大理国贤明的君主。
经济和外交上,经过他的努力,大理和宋朝的友好关系,达到有宋一代的最高水平,他开启了与中原宋朝的正式外交关系,维系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畅通,发展了从先秦时期就有的南方丝绸之路,连通中原与今天的缅甸、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地区,保障了中国西南一带近40年的和平与繁荣。
段正严不但是大理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最后效仿伯父段正明,禅位为僧,高寿94岁而终。
因这位段氏帝王的传奇故事,金庸将他搬入《天龙八部》,无疑是对仁政仁治的一个典范描述。
三是《鹿鼎记》中对康熙的仁治也有较多的描述。康熙是该剧毫无疑问的男二号,有着大量的戏分。
在让韦小宝帮他合力扳倒熬败后,康熙致力于学习“尧、舜、禹、汤”四位贤君。只是在目不识丁的韦小宝嘴里,成了“鸟兽鱼汤”。
《鹿鼎记》中关于韦小宝的传奇,事实上都是构架在康熙帝自身的真实故事之上。
政治上,他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好学敏求,崇尚节俭,爱民如子;
经济上,他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水灾,鼓励垦茺,薄赋轻税;
军事上,他智擒熬拜,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订《尼布楚条约》,换边境数十年平安;
由于他的励精图治和文治武功,直接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的繁荣。
受他的影响,本是站立在敌对阵营的韦小宝,也渐渐觉得天地会的那些反清复明的举止,没有必要。小玄子,是位好皇帝。若是推翻了满清,换了朱姓皇帝回来,还不见得有小玄子好,百姓的日子未必有现在的安居乐业。
韦小宝最后眼见忠义难以两全,只有弃官而逃。他打着回乡探母名义,领着七个老婆回到扬州,与母亲韦春花会合,隐姓埋名,择地而居。他的这一举动,正是对康熙仁政仁治的一种肯定。
儒家思想的“礼治”、“德治”、“仁治”在金庸中得到极好的体现,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这点,在古龙中,体现的并不多。
。VI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