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瓦剌人大冲大砍之时,喜宁没有随众人逃命,而是躺在死人堆里装死,瓦剌人大胜,回过头来打扫战场时,他才站起身,主动向瓦剌人投降,一名瓦剌头领见他是个不起眼的老太监,便欲一刀杀了他省事,喜宁轻松躲过那一刀,大声道:“带我去见你们太师,我有灭明妙计。”
伯颜恰好在那小头领身边,听得喜宁这样说,十分惊奇,忙喝住那头领。
王振刚开始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时,朱祁镇还是有些犹豫的,他回宫后,问喜宁的意见,喜宁告诉他:“太祖皇帝就不用说了,布衣起事,荡平四海,威加宇内。成祖皇帝也曾五次亲征蒙古,打得蒙古各部望风而逃。仁宗皇帝生性端重沉静,看似身体柔弱不便,却在关键时刻,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也是成祖皇帝最终下决心传位于仁宗皇帝的原因啊。陛下的父亲宣宗皇帝,亲征谋反的汉王时,老奴也跟了去的,天子一至,汉王立降,先帝爷那个威风哦,老奴嘴拙,怎么也形容不出来。建文帝虽是旧事,但老奴抖胆提一句,他那时若是肯亲征,只怕成祖爷还没那么快进得了南京城。天子御驾亲征,对临战的将士是最大的鼓舞。陛下立威,当在此时,以二十万搏三万,应是稳操胜券,老奴虽然老了,仍然愿意随陛下亲征,再次见识天子的龙威。”
朱祁镇听了这话,高兴道:“喜宁你说得好,朕决心效法先祖,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朕这就下旨。”
喜宁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赶紧去找喜胜,让他马上派人回建州,要李满住做好准备,一旦大明溃败,便举兵起事,先把辽东占着再说。
喜胜问:“何时起事最佳。”
喜宁道:“朱祁镇事事听王振的,王振哪里懂带兵打仗,仓促出兵,必败无疑,告诉李头领,待到燕京陷落,便是起事之时。不过,京师若还在大明手中,就要谨慎行事。”
果不出喜宁所料,朱祁镇只让蒋冕留在宫中,把喜宁等常伴左右的太监都带上了,在朱祁镇心里,这次出征,就如同到边境巡游一番,龙旗所指,瓦剌必会吓得屁滚尿流。
现实却很残酷,在王振先生的英明指挥下,二十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人包了饺子,几近全军覆没。
眼看瓦剌人围了上来,朱祁镇反而镇定下来,他对那些瓦剌士兵道:“朕就是大明的天子,带朕去见你们太师吧。”
见着也先,朱祁镇的第一句话是:“请太师下令,不要再伤害那些失去抵抗能力的大明将士了,还有朕身边的宫女内侍,都是手无寸铁之人,请太师善待他们。”
也先坐在椅子上,上上下下打量了朱祁镇半天,才道:“想不到这还是位爱民如子的天子,朱祁镇,你都自身难保了,就别为其他人操心了,那些人能不能活命,要看识不识时务。这位喜公公,你总熟悉吧,他为我提了许多的建议,我怎么舍得杀他呢。对了,朱祁镇,你不要再在本太师面前朕来朕去的,我听了很恶心。”
也先所指那人,正是喜宁,喜宁见也先说到自己,忙笑嘻嘻道:“只是一些小小的建议,太师过奖了,喜宁愿意为太师效犬马之劳。”
也先哈哈大笑,道:“喜公公认为,我应该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拿下燕京,并且说此时的京师,只有十万老弱残兵了。朱祁镇,是不是这样啊。”
也先本以为朱祁镇会痛骂喜宁,正想看他的笑话,没想到朱祁镇却道:“喜公公年纪大了,是朕,不,是我不对,不应该带他出来吃苦。他那样说,你认为有道理就有道理吧,我对打仗的事情不太懂。京师里还有多少人马,我也不清楚,十几万总归是有的,至于老不老弱不弱的,只有交过手才知道啊。”
“大哥,和他这个小白脸费什么话,杀了不就得了,把脑袋往那北京城一送,那帮窝囊废还不吓得乖乖来降。”说话的是也先的二弟孛罗。老太师脱欢,在也先几兄弟很小的时候,就请了汉人来授课讲学,孛罗再不愿读书,但汉人的话还是会听会说的。
伯颜急道:“好不容易才把大明天子抓来,怎能轻易就杀了,留在手上,总会派上大用场。”
老三卯那孩道:“有什么用,又不能像那些宫女可以生娃,养着还要费粮食,麻烦,我看老二说得对,一刀砍下头来,沿大明边境走一遭,还有哪个敢不服。”
喜宁在旁道:“有用,有大用处,我们可以押着他沿边叩关啊,有这么个大活宝在,那些将军还不得乖乖献出关隘。”
朱祁镇听了,终于生气道:“喜宁,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大明何曾亏待过你。”
孛罗道:“还说没亏待过人家,那人家的蛋蛋哪里去了,男人没了那玩意,还活得个什么劲。”帐内的瓦剌人听了,无不狂笑不已。
宣府周围,来不及逃走的边民,被瓦剌所杀的不下十几万人,一时间,宣府四周全是瓦剌精骑。
宣府城内,只有两万守军,眼见瓦剌大军将至,城中军民人人自危,有数名将领,竟联合起来,强逼总督宣府的罗亨信撤回京师。
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