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听说宰相谋反被杀,自个住处还被包围,心如坠入冰窘之中,平时一贯淡定的他此时也无法淡定,勃然大怒:“这是玩的哪一处啊?士兵竟敢造领导人的反,这还不反了天了?再说编排人皆可杀的宰相造其唯一的靠山皇帝的反,这也简直太有才了?可能么?”
但玄宗在高力士劝说之下冷静下来一想,眼下自个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怪罪那些士兵吧,万一引起兵变,老命难保,之前所以风尘仆仆逃亡不就是为了保命吗?
于是两鬓斑白的玄宗拄着拐杖,颤颤悠悠的走出驿站,向军士们表示慰问,哀求他们各自归队,只是任凭玄宗怎么恳求,士兵们都纹丝不动。
这究竟怎么回事?高力士上前询问,陈玄礼说:“杨国忠谋反,杨玉环伺候陛下就不大合适了,希望把贵妃正法。”玄宗听后表情木然,随即转过身去,面朝驿门,默默说了句:“朕当自处之。”然后呆呆地站在那里,若有所思,一言不发,他的身后,几百人正在焦急等待。
这十七年来,杨玉环已经成为了李隆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贵妃让唐玄宗的晚年充满了乐趣,俩人是难舍难分,无论如何,李隆基也不愿意下手杀死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他不解地问高力士:“贵妃住在深宫,怎么可能知道杨国忠谋反?”
聪明的高力士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士兵杀死了杨国忠及韩国、秦国夫人,如果还留着贵妃,恐怕日后被打击报复,“亲,您如果不杀贵妃,将士们恐怕就要连您也一锅端了!虽说这女人处在深宫,但却给你招来了这无妄祸端,实在不是你的菜,您还是忍痛放弃了吧?”
这时,京兆司录参军韦谔、太子李亨、寿王李瑁也都赶了过来,大家一起跪下叩头求玄宗忍痛割爱。
唐玄宗虽然爱杨贵妃能做到“三千宠爱于一身”,但当自已的皇位和性命与其一比,还是觉得前两个更重要一些吧。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女人不都是些神马浮云,只要能活着回到长安继续当皇帝,还怕找不到十五、六岁的萌妹子、小箩筣乃至女神吗?何苦自已难为自已呢?
终于,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闭上双眼,狠了狠心,有气无力地叹道:“允众卿……所奏!”,众人随即发出了欢叫声,围住驿站的士兵也才安静了下来。
之后玄宗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里,和贵妃诀别。杨贵妃说:“愿大家好住。妾诚负国恩,死无所恨。”唐玄宗也含着眼泪说:“愿妃子善地受生。”
礼佛之后,高力士在佛堂前的一棵梨树上系上一根帛带叫贵妃自行了断,可贵妃声声“臣妾做不到啊!臣妾做不到啊!”引得避在旁边房间的玄宗是痛心疾首、泪流满面,高力士恐夜长梦多,一挥手,几个如狼似虎的士兵冲了进来,几个人把贵妃白晢如玉的脖子塞进帛带套里,一发力,女神杨贵妃就玉殒香消、上了西天。
这一年,杨贵妃刚好三十八岁。她二十二岁来到唐玄宗身边,陪伴唐玄宗度过了十六年最快乐的日子,最后,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唐玄宗的平安。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人将她的尸体抬到驿站的庭院之中,请陈玄礼等几个主要将军进来验尸。陈玄礼他们看过之后,这才脱去了甲胄,向玄宗叩头谢罪。
陈玄礼说:“杨国忠祸国殃民,以致生灵涂炭,陛下远遁。臣等为了社稷,矫诏杀死他,真是罪该万死!”
玄宗说:“是我用人失察,不怪你们,连日来我也慢慢觉悟了。本想到了四川后再杀他,现在你们提前了却了我的夙愿,我还准备表扬你们呢,怎么能说有罪呢!”
陈玄礼听玄宗这样说,赶紧率领将士们山呼万岁,这下,士兵才终于散去,整顿队伍,重新出发。马嵬之变至此也就算基本结束。
【如何看待杨贵妃】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这场政变呢?我想,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第一、马嵬之变从本意来讲,是要杀宰相杨国忠。我们讲过,杨国忠当政以后,基本上没有做任何一件好事,早就到了官怒民怨的程度了。正是在这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普遍情绪下,陈玄礼才在李亨的默许下,发动禁军将士,制造了马嵬之变。至于杨贵妃之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杨国忠牵连的结果,只能说是这个事件的副产品。
第二、一个弱女子,在乱军之中死于非命,这在任何时空背景中都会引起人们的同情。更何况是杨贵妃这样一个绝代佳人呢。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把目光集中在她身上,甚至编出好多贵妃不死的故事。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杨贵妃被侍女替死,本人后来流落日本的说法。八十年代,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还曾经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那么,杨贵妃是否有可能逃过一死,东渡日本呢?其实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唐朝和日本虽然有商贸往来,但是,受航海能力的限制,路途还是充满了艰辛。杨贵妃一个弱女子,在兵荒马乱之中,又怎么可能通过渡海成功呢!这些传说只是其粉丝们表达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第二个心理就是对盛世的缅怀。安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