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建立后梁,从而拉开了五代十国序幕的梁太祖朱温开始说起。
我们先看一份信息登记表
姓名:朱温,
曾用名:朱阿三、朱全忠、朱晃﹝注:每一次改名都代表着他在政治生涯中的一次变色,故人称“变色龙”﹞。
单位名称:大梁帝国太祖皇帝,
籍贯: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
何时何地何因入伍:877年二月因在砀山刘崇大款家混不下去参加了农民起义军。
有何特长:(1)杀人不眨眼﹝这个有点不好听﹞;(2)翻脸比翻书快﹝这个还勉强凑合听﹞。
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我是流氓我怕谁?
电话:不好意思让您见笑了,这个当时还真沒有,只能是用快马三千里加急。
爱人情况,其他亲属情况,下面会陆续提到,这里暂略。
人生经历:唐朝大中六年(852)十月二十一日晚,朱温出生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南)砀山午(安徽省砀山县)沟的一个草根家庭,祖父朱信,是个儒生,父亲朱诚,是个穷教书的,母亲王氏﹝名字史书沒有留下﹞。有兄弟三人,老大朱全昱,老二朱存,老三就是他了,因为排行,朱温又叫朱阿三。
据说,他出生的那天晚上,天显异象,"所居庐舍之上,赤气上腾"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一片红光。邻居都以为朱家失火了,充分发扬了“一方有难,众人相帮”的大爱精神,纷纷提着水桶,端着脸盆,赶到朱家救火。谁知跑到朱家门口一看,一切平静如常,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正在大家惊诧之时,朱家屋内传出了婴儿啼哭声。大家纷纷议论:“朱老夫子的这小子出生得不简单,将来必定是个挺阳光的贵人!”
朱温出生时虽然天显异象,但从幼年他的身上,并没有看到什么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倒是舞棍弄棒的少儿天性展露无遗。他与其二哥朱存,就像俩个古惑仔一样,总是光着膀子拿着棍棒,同进同出,招惹是非,害得朱夫子时常要给人赔小心。
虽然经常遭到父母训斥,兄弟俩仍然屡教不改,引得乡邻们原先对其的良好印像荡然无存、大跌眼镜,“晕,这哪里有一丝一毫的明星范,分明就是个次丁啊!”倒是大哥朱全昱生性忠厚老实,待人彬彬有礼,颇显乃父风范,让人看得较为顺眼。
朱诚先生常对人叹气说:“我上辈子不知造了什么孽,这辈子才生下这两个孽畜,将来还不知会给我惹出什么祸端来呢?”
但朱诚先生是沒有机会看到这一天了,由于其一向敬业,加上教书那点微薄收入,实在是填不饱儿子们的肚子,以致心里饱受煎熬,抑郁成疾,最后竟撇下一家大小,驾鹤西游去了(死了)。
朱家本来就是家徒四壁,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没有解决,顶梁柱朱诚去世后,丧葬费就成了问题。可怜朱诚的妻子王氏,带着三个儿子,看着不能下葬的丈夫,顿时泪奔得不能自已。幸亏乡邻们相助,东家凑几碗米,西家凑几个铜钱,好歹总算是让老朱先生入土为安了。(朱温幼年丧父,棺材板钱都拿不出,这与和尚皇帝朱元璋先生何其相似啊!)
死了省心了,可活着的呢?面对几张要吃饭的嘴,王氏的心情再一次跌到谷底。朱诚先生在世时,虽然一个月赚不了几块大洋,但精打细算、捉襟见肘还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如今连这唯一的生活来源都断了。虽然老二、老三会耍些刀枪棍棒什么的,但这究竟当不得饭吃(只怨这俩兄弟生早了几百年,若赶上后来的武侠片热,说不定还能混上个功夫小明星,票子是大大地有呢?)。
乡邻们虽然救得了急,却救不了穷,沒办法,还是找个混饭吃的地方吧!
【让人讨厌的人】
于是经人介绍,王氏搞了几份打工的指标,带着三个儿子,投奔到萧县一个叫刘崇的地主家里,就这样,一家四口,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转轨成为不需要文化只需要累得跟牛一样的农民工,有了长期的饭票。
刘地主的具体编排是:王氏负责给刘家织布、洗衣服、伺候老娘;老大朱全昱、老二朱存专职放牛种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什么都干;老三朱温则只养养猪,活是最轻的。
四人中,王氏和大儿子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也就格外珍惜,最为刘崇看好。二儿子做事懒散,推一下动一下,也勉强凑数。只有三儿子猪司令朱阿三最入不得刘崇法眼,虽然其很有力气,但为人狡猾懒惰,劳动也不安心,叫他做事,总是以各种理由推三阻四。而玩起刀枪棍棒、争强斗狠,就来了精气神,成天像个武侠一样弄得周遭鸡飞狗跳,经常有满脸被打得桃花开、影响市容和被偷了鸡、摸了狗的人上门来吿御状,气得刘崇喉咙里冒烟,恨不得几口涶沬把其淹死,心里寻思:“本意是找个来干活的,沒承想却来了个吃白食、惹事生非的!
终于有一天,刘崇实在看不下去,咆哮道:“好你个朱阿三啊朱阿三,成天总说将来要怎么发达怎么地,以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大英雄自居,结果连一点农家活这样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