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珪用破毡裹住朱温尸首,匆匆埋在了卧室的地下。
这样,本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朱友珪,来了那么一下子之后,命运来了个乾坤大挪移。为了摆脫弑父的恶名,他借口是朱友文带兵突然闯进皇宫,使朱温受到惊吓而病危,把黑锅一下扣到了兄长朱友文的头上,然后以朱温口气下了一道伪诏,逼朱友文自尽,自个在洛阳有模有样继承了皇帝这个职业。
真是职场如战场,老子不是东西,儿子也必然不是东西(注意:专指这里)。
朱友珪杀父又在其灵前继位后,改年号为凤历。他继位后,荒淫无度,把以前没资格享受的都好好享受了一番,弄得人心沸腾、民怨四起,为了平息怨气,他又大量赏赐将士以图收买人心,然而一碗水总是端不平,有人满意,就有人不满意,不但众多老将不满,其众兄弟也根本不鸟他,尤其是朱温和张慧所生的朱友贞。
很快,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
按照封建社会不成文的规矩,嫡子是最有皇位继承权的,因此朱友贞一听到朱友珪弒父杀兄篡位时就挺不服气的,凭什么军中歌妓生的龟儿子有资格坐那位置?那位置本该是我这正室生的坐的呀!不行,我得叫他让出来!于是发出书信叫朱友珪退位,否则新帐老帐一起算,朱友珪当然不买这个帐,凭啥呢?否则不是又要走自个给友文兄安排的老路了吗?
既然谈不拢,那就打吧!
凤历二年,趁着朱友珪焦头烂额之际,朱友贞,打起“除凶逆,复大仇”的旗号,在大梁起兵,联合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兴师讨伐朱友珪。朱温女婿赵岩、外甥袁象先则为内应。由于朱友贞占据了正统和道德的高度,还沒开打,朱友珪就落了下风,刚刚上升到兴奋点的心一下子坠入冰点。
讨伐大军还沒到洛阳,袁象先等已率禁兵起事,朱友珪立马歇菜,走投无路后叫亲信冯廷谔杀死了自已和张皇后,冯也相继自杀。
十余万造反军,在繁华的大都市放开手脚抢劫了一番。朱友贞因此夺得了皇位,这场宫廷夺位闹剧才划上了句号。朱友贞当上皇帝后,也学习其父,改名为朱瑱(什么不好学,非要学习这一招,有心思的话,不如学习古今贤主,怎么治国安邦吧)。
在五代史上,朱友贞是通过兵变夺取皇位的第一人,为以后的兵变提供了效仿的先例。
朱温翘辨后,其两个儿子相继继位,这对于后梁绝对是个坏消息,因为不论朱温生前行为如何不检点,仅仅因为他的存在,一直尊崇唐室,割据河东与后梁对峙的晋王李克用就投鼠忌器,不敢越雷池(中原)半步,直至朱温篡唐建梁的第二年(908年)李克用因病去世,其长子李存勖继位,沙陀族多年来卧薪尝胆,想再次问鼎中原,饮马黄河,报李克用败走麦城(汴州)的一箭之仇的愿望才有可能实现。
【李存勖】
有一种骄傲叫李存勖。
李存勖,别名李亚子,唐光启元年(885年)生,山西应县人,李克用的长子,自小就是个阳光少年,长大后又成长为一个有为靑年。他承袭了其父的战斗基因,以长于谋略,身先士卒,勇猛善战闻名,新五代史说他“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连唐昭宗这个国家最高领导人见了他,都交口称赞“其子可亚其父(当时是超过的意思),李亚子的绰号自此流传开来。
天佑五年(908年)李克用死后年方24岁的李存勖继晋王位,誓言把老爷子留下的事业发扬光大。
据史载,李克用临死时,曾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第二件事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报败走麦城的一箭之仇。
李存勖果然卧薪尝胆、不负众望,他先是杀了妄图推翻他的叔叔李克宁,稳定了内部,然后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公元908年,李存勖在三垂岗设伏,灭了后梁“夹寨”大营,解了潞州之围,消灭后梁军队万余人,缴获的物质、粮食、武器是堆积如山,后梁为之胆寒,有毛泽东十分赞赏的清代人严遂成的诗为证。
【三垂岗】诗一首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何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岗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911年,李存勖又在河北高邑打败了前来攻晋,由朱温亲自统帅的50万后梁大军,又为父亲及前辈们讨了个说法。接着,乘势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李存勖征讨镇州的张文礼,契丹借口援救镇州,出兵进犯,到了河北新乐,晋军将士见契丹大兵压境,非常恐慌,众将纷纷要求退还魏州,李存勖犹豫不定,其手下大将郭崇韬则对李存勖说:"契丹狼主耶律阿保机这次领兵南下,并非为了救镇州,而是冲着财物而来,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