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祖郭威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确有些能力,但他仍然不耻下问,谦逊地重用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对待部下非常厚道迁就,能听进不同的声音,以行动来改变自后梁以来很多军人政权暴政虐民的丑恶形象。
他常常语重心长地对领导干部敦敦教导说:“朕生长于军旅之中,不懂得学问,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书言事,千万不要只写一些粉饰太平的无用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谦虚的人,往往会让人留下好印象的。
每个做皇帝的人,都想当明君,但明君不是那么容易修炼成的。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必备的造化之一。
经过郭威的精心治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其后任周世宗柴荣继续他的光辉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郭威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可惜他在位时间太短,只短短三年,否则他在史上将留下不亚于唐宗宋祖的好名声(要知道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当时还只是他手下跑腿的一名小兵)。
郭威的从政业绩令人啧舌、堪称传奇,但看官们﹝读者﹞有所不知的是其后宫也同样奇葩,堪称又一传奇。
郭威由于是大牌﹝皇帝﹞,按照天朝不成文的潜规则,必然是嫔妃多多。史载,郭雀儿有“一后三妃”四任正室,分别是柴氏、杨氏、张氏、董氏,此外还有皇甫氏、刘氏、李氏等嫔妾。但老郭同志的嫔妃虽多,却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在嫁给他之前均嫁过人,有的还不止嫁过一次。
其二是:一后三妃皆寡妇,也没给他留下任何子女﹝包括他从事造反这一高危行业,放处理掉的两个儿子﹞。
请看:
第一任正室:柴氏。她原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妃,庄宗翘辨后,被赶后唐明宗赶出宫去,发配回乡。回乡途中,柴氏遇见了当时24岁,在军中担任一般干部的郭威,两人是郎有情、妾有意,一见钟情,于是排除干扰而结成夫妻。但好日子刚开了个头,便烂尾了。没几年,柴氏病逝,郭威称帝后,追封她为柴氏为“圣穆皇后”。因郭威无子嗣,将柴氏的侄子柴荣养在身边,非常器重,并最终将帝位传给了他(即周世宗),可见郭威对柴氏的用情之深,真是个痴情皇帝啊!。
第二任正室:杨氏。她曾两次嫁人,两次守寡。杨氏年轻时,以美貌而被选入后梁赵王宫中为姬妾。后来赵王死于宫廷政变,杨氏流落民间嫁给平民一枚,但没几年第二任丈夫也死了。此时,郭威的结发妻子柴氏已过世,成为太监扑街的郭威闻听杨氏美而贤﹝看来又是个外貌协会的﹞,在杨氏之弟的极力撮合下,娶为继室。后来杨氏又同样英年早逝,郭威称帝后,追封她为淑妃。
第三任正室:张氏。她出身于干部家庭,父亲是在后梁赵王手下充当跑腿的。赵王被朱温猜忌灭掉时,前来平乱的军队禆将看到张氏的美貌,带回太原老家做儿媳妇。后来,张氏丈夫去世。而此时身在太原的郭威,由于第二任正室杨氏已逝,便娶了张氏。在郭威起兵反汉时,张氏和留在东京、形同人质的郭威其他家属一起被斩首。郭威称帝后,追封张氏为贵妃。
第四任正室:董氏,以侧室身份嫁给郭威。她原是一个底层小吏的女儿,战乱中曾与家人失散,十三岁时回到亲人身边,由大哥做主嫁给一位后晋官员为妻。后晋灭亡后,她的丈夫被俘身亡。郭威带兵路过洛阳时将寡居的董氏笑纳为妾。郭威称帝后,没有正室,于是将董氏升为正室,册封德妃,成为郭威的贤内助。郭威对董氏也是一往情深,在董氏病重期间,连续率兵征战的郭威不忘牵挂;在董氏死后半年,一介健壮武夫的郭威竟然身心崩溃,紧随而去。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其养子兼内侄、皇后柴氏兄柴守礼之子柴荣(日后的周世宗)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免除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又告诉郭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到今天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柴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当晚(壬辰日),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终年仅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