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虲米,虲米吃泥巴是普遍的生存法则,五代十国时期也不例外。柴荣攻打南唐,除了找了一个连自己都不信的理由外,也不需要再搬什么大道理,这就是我要打你,就要打你的“拳头”道理。
“姓李的,你给我听着,老子拳头大就是道理,不服?拉出来咱俩单挑试试?
黑云压城城欲摧,在后周大军压境,风声鹤唳下,南唐朝野君臣们头脑是乱成一团浆糊,好不容易理淸头绪之后,终于想起来反抗拳头还是得靠拳头说话的,领悟了这一点后,南唐皇帝李璟慌忙任命刘彦真、刘仁赡、何延锡、皇甫晕、姚凤等几位将领率五万唐兵分两路迎战周兵。
战争初期,周兵是士气如虹,周朝峷相兼大将李谷等十三员大将率领着周兵一路上是连续击败一路上前来阻拦的南唐兵马,势如破竹的杀到了寿州﹝今安徽寿县﹞城下。
【围城打援】
在这里以李谷为首的周国部队遇到了他们长达两年的噩梦,因为,南唐的名将刘仁瞻同志在这里正在磨刀石上慢条斯理地磨着刀在等待着他们,而刘仁瞻在史上作为名将的定位就是——守城,特别是守寿州。
不过那时候,甭提大周,甚至连南唐军队也不知道刘仁瞻有那两把刷子的本事,毕竟有多年没动过刀枪了。
当时,附近的南唐兵闻风而动,在李皇帝声嘶力竭的命令之下纷纷赶来救援,这倒也成全了李谷征唐昙花一现的辉煌。
因为他拿得出手的就是——围城打援!
一连数天,李谷在寿州城下居然连战连捷,把赶到寿州城下支援的几路南唐军队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全部打道回府,一直打到耀武扬威的周兵在寿城周围已经找不到一个南唐兵可打了。
城外没南唐兵了,但城里不是还有几千人吗?
稍事休整后,李谷又是写信又是喊话,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和平攻势,先礼后兵的向刘仁瞻大揺橄榄枝进行招降,结果,城上的南唐军毫不客气地以一通乱箭回应李谷的一番好意,这也太扫堂堂大周宰相的面子了吧。
是啊!不到山穷水尽、粮断箭绝的地步,谁愿意忍受那胯下之辱,成为渣男。我完全能体会刘某人的难处,首先,要说服手下那一大帮子兄弟都沒戏。
气急败坏的李谷碰了个灰头土脸﹝看来玩这手,李谷你还是沒经验,今后向沛公兄弟多学点﹞,他狠狠地向地上呸了一口“尼玛的,好你个刘仁瞻!竟敢跟我耍大牌,算你有种!甭看你现在闹得欢,有你拉淸单的时候!”
于是,李谷一声令下,寿州攻坚战正式开始。
在李谷看来,这时的寿州已是强弩之未、唾手可得了,然而,出乎李谷意料之外的是,寿州守军竟然不象南唐军队在野战时那样跟豆腐一样一触即溃!虽然釆驮取了一波又一波的密集攻势,攻城还是受阻!
一天、两天、十天、二十天、一个月,周兵除了每天在城下搬回大量战死的战友尸体外一无所获,甭提城里的黄金白银,连二锅头都没有。
在此期间,又一路南唐周边援军凤池电掣地向寿州进援。
结果,李谷再一次风生水起、大有斩获,取得了打援突击战的胜利,不过,随之而来的结果仍然是“再攻寿州,仍不克”,这下,李谷犯晕了。
寿州战役正在进行时,接受了战争的现实并完成了“全国动员”之类的战事准备的南唐主力军队,终于在大将刘彦真的带领下逼进了寿州,在了解到李谷的周兵“屯兵坚城”之下的情况后,刘彦真率兵水陆齐进,向深入唐境的周兵的后方插去。
城下无战不胜,而攻城却屡战屡败的强烈反差,使大将李谷几乎疯掉了,虽然明知南唐兵在抄自己的退路,李谷仍然决定再攻寿州,结果,仍是交了一份白卷。
此时,探马(侦察兵)送来急件的频率已经开始从每天变成每小时了,看着前方再次被打得落花流水败退下来的军队,李谷终于不得不承认寿州的确不是他的菜。
面临载着数万南唐大军的战船已经逼近,而且正在切断周兵退路的严酷现实,李谷于是和众将领商议说:“我军本来就不善水战,而南唐水军却是十分地牛逼,如果让他们截断了我们的退路,我们将腹背受敌,死无葬身之地。依我看,还不如先退守江西浮梁,等圣驾到来,再行定夺,大家认为怎样?”众将是七嘴八舌、议论不休。李谷干脆一面派人三千里快马火速请示世宗,一面先斩后奏,开始移兵退守浮梁。
撤军!撤军!
李谷终于带着满腔的悲愤下达了结束寿州攻坚战的命令,毕竟城池打不下来帐算公家的,下次还有捞本的机会。而小命却是自已的,没了可就沒了啊!不过,即使是攻城拨寨,李谷同志也已经划上了句号,没有下次了。
世宗得到上报,一面急忙派出信使通知李谷停止撤军、原地待命,一面大案一拍,又指示大将李重进准备领兵至淮上,阻击逼进寿州的南唐部队。李重进因粮草未能收集到,不能按时出发。
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