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章说到凯旋回归的那头大周君臣们是忙完了母亲忙父亲,忙完了父亲忙老婆,可苦了独木难支,仍深陷在战火连天、水深火热南唐这头的李重进。
凭什么别人翘脚,他在忙活呢?
李重进肩上重大啊!他担负着率兵围困攻打泰州,啃这块硬骨头的艰巨任务,边境另一端的全国人民都在看着他呀!虽然如今行军打仗是个朝阳产业,但军人这职业却是个高危行业,他深深感到高处的不胜寒,打了胜仗还好说,在皇上心中又可以重重地记上了一笔,戎马生涯又多了可供吹牛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中央大领导也会梦想成真,活出一片天来;而如果是打了败仗无论是撤职查办或是坐冷板凳,那都是死翘翘呀!
同样身处重量级拳击赛平台另一端与李重进较劲的刘仁赡也是,开赛时,他就挨了一记李拳击手恶虎掏心的左钩拳,跌了个鼻青眼肿,在柴荣和李璟这俩个正副主裁判的喊数声中虽然勉勉强强站了起来,但巳经是两眼昏花、站立不稳,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虽然李拳击手有意无意频频露出破绽,他也丝毫不敢接招,更不敢松懈,因为身后的全国人民眼睛也在“齐刷刷”地看着他呀,“胜者王,败者冦”的道理他懂!
正像当今全国热火朝天评选“宜居城市”一样,当时若评选“宜战城市”,泰州也是首屈一指,刘仁赡善守,李重进善攻,城外兵多将广、广下狠招,城内粮草充足、士气正高。
【战争技术】
李重进虽然广泛使用了运动仗、阵地仗、麻雀战、地道战等令人眼花燎乱的战术,把一座小小的泰州城包围了数层,城外扎下上百座营盘,真是旌旗蔽野,尘土遮天,擂鼓呐喊的声音一直传到几十里外。他一面命令士兵挖掘地道攻城,一面用冲车猛烈地撞击城门。但南唐军顽强抵抗,周军始终没能把城攻破。李重进又命令士兵推出十多丈高的楼车,靠近城墙,楼车上的士兵居高临下,对着城中雨点般地放箭和发射石块,但泰州城始终是如铁板钉钉一样,岿然不动,由不得你李某人去捉瞎。
秋天的暮色中,红色衣甲的大周步兵骑兵经过一轮攻城撕杀后,已经退到主战场之外黑蒙蒙一片南部山头,大纛旗上的“周”字尚依稀可见,兵团整肃的排列在“风”字大纛旗下严阵以待,愤怒的望着城头的南唐军,随时准备再次扑上前冲杀。而城头上黑色旗甲的的南唐兵团,也重新聚集起来,同样愤怒的望着城下的周国军队,同样准备再次迎头痛击。
久而久之,双方的兵员少了,城上可以号召城中百姓保家卫国、踊越参军参战。城下的沒地方号召,只好临时四处抓些当地百姓来补充兵员、滥竿充数。反正那年头,临时工只管个饭吃,还不用付工资。上阵叫其前面顶着,出了(战败)责任叫其扛着,若是战死了,死就死呗,还不用找个坑埋了,更不要出抚恤金、安葬费什么的,多划算啊!
孔子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泰州城被周国的军队围困已经两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仁赡这位以防守见长的名将也快挺不住了,闹心得很。
你想呀!这几大千人只吃饭不生产,只打仗不劳动,再多的粮食也会被这些人给吃光,而沒饭吃就打不了仗,何况城中还有数万百姓也要吃饭呢。
刘仁赡同志深刻认识到这个“民以食为天”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釆取了“细水长流”政策,早在后来千百年后实行的“供给制”之前,就高调强推了“配给制”。这样说来,刘仁赡应该去申请个专利什么的,否则刘同志也是太屈才了。
刘仁赡所谓“配给制”东东,就是每天将军级别的配给粮食半斤,士兵级别的配给粮食三两(百姓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列)。后来根据战事激烈和粮食多少程度,遂步珊减,最后变成将军三两,士兵一两,有时连这都无法保证,粮食中先渗些瓜菜代,后竟然渗进谷壳、野草、树皮。
马也是渐渐地没草吃?了,刘仁赡干脆把马杀了,给将士们充饥。
饭汤中本来还可看些饭粒,后来竟也看不到了,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沒饭吃还要打仗,连拿刀枪棍棒,拉弩的二两力气都没有,还打的什么鸟仗啊?还不如散伙,各自回家算了。
起先是有一个手下将校提出这看法,刘仁赡当作放屁算了,接着是有第二个人提出这看法,刘仁赡还是当做耳边风处理,直到有第三个人提出这看法,刘仁赡不能不引起重视,当第四个人提出这看法时,刘仁赡不得不把它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当第五个人提出这看法时,刘仁赡召开了有关人士参加的紧急会议。
一开会,就有人扯着嗓门嚷嚷开了,“尼玛的,还商量个啥呀?时间再一拖延,恐怕你的肉都会给战士们割去吃了!还是火速打报告派人向政府求援吧!”
虽然刘仁赡也一再不厌其烦地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大家再克服一下吧!领导在看着咱,全国人民也睁大了眼睛在看着咱呢!只要坚持下去,咱泰州就会成为史上沒有外援守城的样板,咱们有责任把南唐军人不畏困难、不畏强敌的正能量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