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流着泪,装出为难的模样说:“先帝一向对我不薄,这我也知道,可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说又该怎么办好呢?”
范质等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时一旁的罗彦威拔剑在手,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我们没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谁再敢扯什么八卦,秒杀沒商量!”
一见这浓厚的火药味,被击中软肋的王溥早巳吓得面如土色,立刻拜于阶下。刚刚还硬气的范质不得已,也只好下拜(因为既使是再坚韧的骨头,也要考虑一下较劲的成本,在生死攸关面前,大部分人还是很现实的)。赵匡胤亲自扶起,以优礼待之。
第二天一早,范质等重臣接到赵匡胤的通知,入宫朝拜新主,于是俩人召集了文武百官鱼贯进入皇宫崇元殿,大殿上,皇帝宝座是空着的,旁边是战战兢兢、汗如雨下的孤儿寡母,下面则是毕恭毕敬的文武大臣分成两班站立。
这时翰林院官捧出禅位诏书,令侍郎窦仪大声宣读,诏曰:
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以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归。咨尔归德节度使、殿前都检点赵匡胤,禀上圣之资,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积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狱讼,归于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只畏天命!
世宗以柴氏子,嗣太祖而立。撰通礼,正乐书,定大乐,设科目,而文教彬彬;败汉兵,阅诸军,平江北,伐契丹,而武功烈烈。王环以不降而受赏,仁赡以抗节而蒙褒;张美以供奉而见疏,冯道以贩图而被弃。威武之声,真足以抵砺人心,激发一世。近者畏,远者怀,有由然也。刻农桑之木,务本也;禁僧尼之度,抑末也;亲囚徒之录,恤刑也;贷淮南之饥,赈贫也;立二税之限,便民也。注意黎元,留心治道,良法美意,未易枚举,信为五代十二君中之令主矣。顾其亡国,亦若是之速,又何也?岂帝王自有真,天将生圣人为生民主,而日月既出,爝火不容不息乎?
这一大段话的意思就是:周世宗虽然英武盖世,但你周室现今是世价低迷,丧失了军心、民心,气数已尽;归德节度使、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则是文韬武略、功勋卓著、众望所归,取而代之是天命使然(至于什么恩重如山、临危受命统统见鬼去吧!人走茶凉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硬道理)。
【论功行赏】
窦仪读罢诏书,周恭帝被迫让了位,而幸福得爆棚的赵匡胤就从侧门进入,被侍从戴上天子衮冕(衣帽),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上前去,坐上皇帝宝座,接受群臣朝贺,是为宋太祖皇帝,国号叫宋,历史上称为北宋,改元建隆元年,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并奉周主为郑王,子孙世袭其职,符太后则迁居西宫。赵匡胤同时大赦天下,追尊父弘殷为宣祖昭武皇帝,尊母杜氏为皇太后,立贺氏为皇后,韩氏为偏宫,杜氏为西宫。
宋太祖做了皇帝,最大限度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的母亲自然也就成了太后。当大臣们向太后祝贺的时候,太后却皱起眉头,显出很忧愁的样子。
等大臣退了朝,侍从们问太后说:“母以子贵,现在你的儿子贵为天子,是您祖上十八辈子修来的福分,您今后的生活会十分滋润,怎么还不高兴呢?”
太后说:“我听说做天子很不容易嘞!能够把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个位子才是很尊贵的;要是管理不好,出了乱子,再想安全着陆,做一个老百姓还做不成呢!简单一句话,‘活得难,死得也不容易哩!’甭以为你就是阿基米徳,‘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哪有那么容易嘞?”
太祖一旁听到赶忙拜道:“感谢母亲的教诲,儿子用心记住就是了!”遂立贺氏为皇后,韩氏为偏宫,杜氏为西宫。
太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宋太祖虽然即了位,但是全国还没有统一,别说周围还有一个个割据政权,就是原来后周统治的中原地区,也还有一些节度使,对宋太祖即位,很不服气呢。后来,宋太祖用世宗打下的良好基础和自己的实际行动解决了这些问题。
过了几天,太祖又下诏,封范质、王溥等网红为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总理),
封强势占据帮扶榜单的弟弟赵匡义为殿前都虞候(禁军统帅,首都军区司令,还是自己人靠谱呀,当然这是他的一厢情愿),封赵普为枢密直学士(中央办公厅主任)。
封积极参加帮扶活动的赵彦徽、崔庆寿为龙捷右厢都指挥使并领节度使,石守信、张光远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郑恩、高怀德以列侯并领节度使之职,其余董龙、董虎、李通、周霸等俱为参将。诏下,诸臣各自谢恩。
后太祖又感念同事一场,以优礼款待朝臣,又认为韩通虽为敌人,但毕竟是位忠臣,赠以中书令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