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剑出鞘】
王建建蜀后,有句话用在这里十分的合适,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周围的荆南(五代时十国之一,高季兴所建,统治范围包括今湖北的江陵、公安一带),南诏(五代时十国之一,今云南一部分地区)诸囯,见凭空冒出个小兄弟,不知手上功夫如何,纷纷想来与这位创客过招一下,切搓切搓,试试水的深浅。
永平四年(914),荆南高季昌侵略蜀国巫山,夔州,王建派嘉王王宗寿在瞿塘打败高季昌。同年冬,南诏酋长赵嵯政率十万大军进攻界上,黎州,王建派夔王王宗范大败其于潘仓嶂,不但拿下了赵嵯政的狗头,活捉了蛮酋刘昌嗣,还俘虏和斩首万余人,大渡河竟被尸体堵塞,为之断流,南诏这次输得简直太寒碜了。
王建一出手,就创下了两战两胜的不凡业绩。
王建的这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的策略有效地震慑了周围的那些大老爷们,自此,蜀国的边界终于安静了下来。
荆南心有余悸,南诏奄奄一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句俗语用在这里十分的合适,就这样,王建用武力为自已的国民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若换做是现在,这位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一剑封喉的猛人在网上的点击率将是贼高贼高的呢)。
【你死我活的争夺】
把入侵者赶到河里喂鱼之后,自然的,挑选接班人的工作摆上了王建的重要议事日程,瞧这累的,多子未必多福,摆不平哟!
原来在这次立储的问题上,竟争比以往更加的激烈,放眼望去,居然出现了由单打独斗变为资源整合的三路大军。
事情明摆着:谁拥立的王子当上了太子,将来当上了皇帝,自已就是拥立的功臣,将会有享受不尽、用之不竭的荣华富贵,这如同朝阳产业的生意不做白不做,这香喷喷的大蛋糕不想吃白不吃,犯傻呀?
我们先看第一路军:这是一支以厚道、忠正的周皇后挂帅,雅王王宗辂为辅,枢密使潘峭、太监王承休为正、副军师的大军。
周皇后在第一次立太子时已作了最大的让步和牺牲,这次决不相让。力求立其子雅王宗辂为太子,并请了枢密使潘峭、太监王承休出山为其结对帮扶,出谋划策。宗辂也一诺千金,一旦被立为太子,将来继位后宰相大位非潘老先生莫属。
我们再看紧随其后的第二路军:这是一支以严昭仪挂帅,信王王宗杰为辅,内枢密使潘炕、翰林学士毛广锡为那摇把羽毛扇子诸葛亮的大军。宗杰也许诺二位大臣,事成后将封为左右二丞相,潘炕还不忘建议严昭仪拉拢新近丧子的张贵妃为其说情,形成合力。
这时的张贵妃正沉浸在痛失爱子、血缘链断裂的悲痛之中,严昭仪同宗杰前来拜祭元膺,顺便请张贵妃代为说情,张贵妃满口答应了。
王宗翰也来了,他是受王建之托,代表父皇和一百二十多位哥哥(王建有这么多的亲子、养子,足可以组成一个加强连了)来祭奠弟弟,上演了一幕猫哭老鼠的惊天闹剧。
第三路军就是那徐贤妃、徐德妃了。她俩在后宫请来了宰相张格和飞龙使唐文扆商议。
老奸巨猾的张格在分析了对手的强大和王建的本意后,认为着力点应该放在假传圣旨,请功臣宿将王宗侃、王宗贺等签名上表,为宗衍点赞上,那宗衍的太子之位就立等可取。俩妃听了不禁拍手连声叫好,宗衍也许诺让张格世代为相,各求所需,实现双羸。
这样,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后宫娘子军纷纷拉拢朝中有实力,能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的大臣,为自已加分。这些牛人也就分为了三派,各自使出了绝活。但人一多、嘴就杂,以致王建举棋不定,成了墙头草,哪边一时风大就往哪边倒。
直到老辣的张格把有众多功臣宿将亲笔签名,刷爆朋友圈的请愿书(奏表)上递给了王建,王建见民心似乎难逆,只得少数服从多数,放弃了宗辂、宗杰,改立宗衍为太子。
在立宗衍为太子的受册典礼上,潘炕因早些时为严昭仪出力,恐得罪了皇储,日后恐怕得穿小鞋、吃糙米了,于是哭求皇上准予其告老还乡,但王建只准其告老,不准还乡,因为倘若有国家大事为难的,好随时咨询一二。
宗衍被立为太子后,信王王宗杰一直不服气,明显有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也容易理解,他长得一表人才,相貌英俊,简直就是个小帅哥,而且跟随父皇沙场上镀金过,在诸王中属于鹤立鸡群的那种。
但由于其母在娘子军团中的级别低,所侍仗的大臣同样也是职称不高,心里更没有什么小九九,所以太子榜单上名落孙山自然成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王宗杰偏偏不服气,不服气我还要说出来:“凭什么那个三才无一才的小子行,我就不行?”
这话传到王建耳里,他坐不住了,赶紧过来安抚,连声称赞王宗杰是诸子中最有才能的,让局外人听了似乎有一种废宗衍立宗杰为太子的意思。
有想邀功请赏的好事者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