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
同光三年(公元926年)正月,孟知祥风尘仆仆到了蜀地,原蜀国的都城—成都走马上任了。
孟知祥是一个出身于贫苦人家的苦逼人,在苦水里浸泡过,虽然眼下成了位幸福达人,但也特别在意眼下这个可能转瞬既失,崭露头角的机会,多想建设一个与旧王朝截然不同的蜀地呀!
为此他一上任,就急不可耐地先烧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大刀阔斧地抓自身建设(整顿吏治),积极打造一支适应新常态的干部队伍。
现今有句话叫做:“要想富,靠干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见建设一支强有力,能够起到带头羊的干部队伍对于一个社会的兴旺发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虽然当时的孟知祥同志由于社会的局限性,肯定不会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也淸楚地知道:他的前任就是栽在了豆腐渣干部队伍这个烂泥坑里。
因此坚持问题导向,有效破解蜀地官场腐败这个疑难杂症就成了他的当务之急。
于是凭着他对腐败本能的刻骨仇恨,拿起扫帚进行了一次干净利落的大扫除,把旧的蜀国体制内满地鸡毛、乌烟瘴气的官场庭院给打扫得干干净净。
那些占着芧坑不拉屎的贪官污吏们该咔嚓的咔嚓,该去牢里吃糙米的去糙米,该下岗自谋职业的去自谋职业,打发他们都到各自安生的去处去内外兼修去了。正所谓“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已跑掉”啊!
孟知祥这样干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干部的严重缺编,当然这个他也有办法,ok!不就是缺人吗?如今这个世道,四条腿的猪难找,两条腿的人还不多的是。
于是求贤若渴的他除了要求后唐中央“短平快”紧急空降干部外,还在蜀地紧锣密鼓地组织了几次公务员录用考试,破格从民间选拔了一批有真才实学,又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走上各级干部乃至领导岗位,。
孟知祥烧的第二把火是减少苛税,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我发现这是每逢一次天翻地覆的改朝换代社会大浩劫之后,新的统治者必修的一门功课。
每一次的战争都是对人类和自然界的严重摧残。灭蜀战争过后,蜀地是满目疮痍,人丁凋零,百姓是流离失所。因此让百姓休养生息,点亮百姓心中的那盏心灯,从而使经济走上正轨,就成了孟知祥工作的第一要务,重中之重,为此他下令减免百姓的三年赋税,使蜀地的经济从出血向造血的功能转变。
第三把火则是维稳。
每一次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必然会产生一些趁火打劫的盗匪和前朝的游兵散勇,这些嫉富仇富的发烧友往往是落草为冦,平时躲在山林或哪个老鼠洞里,手痒了就出来抢一把,弄得官宦、商户是叫苦连天。为此孟知祥是集结重兵,重拳出击,费尽了洪荒之力,终使蜀地宁静了下来。
折腾完了这三把火,老孟同志累得恐怕连上炕的力气都沒有了。
【中原突变】
蜀地刚闹腾叫停下来,中原却开始闹腾起来了。真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
公元926年四月,后唐国内发生叛乱,后唐庄宗李存勖派平时不受其待见的大将李嗣源率军前去镇压,沒想到镇压的军队是关键时候掉链子,竟发生哗变,黑了李存勖一把,与城内的叛军竟合兵一处,拥立李嗣源为头家,反攻京城洛阳,对李存勖抓紧反攻倒算。
在大军压境下,小小的洛阳城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仿佛是沧茫大海里惊涛骇浪下的一叶孤舟。
在逆境面前内部是最容易出现叛徒的,一种米吃出百号人,那种“有福可以同享,有难不能同当的人”也是有的。
一看见李存勖落到井里,其一手提拔的亲信们就成了背主求荣的践行者,忙着到处找石头,不仅聚众哗变,还射伤刚想反抗的李存勖。
关键时刻,其号称贤内助的刘皇后又再接再励,坑了李存勖一把,终于把其打发上了西天。
之后,其接班人,儿子李继岌在陕西渭南也被杀,李嗣源则来了个华丽转身,逆袭上位,为唐明宗。
这狗血的兵变风云也就为一百多年后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提供了样版。
【站直啰,别趴下】
说完中原那头,咱们再说蜀地这头,孟知祥一向视李存勖为正統,对篡权夺位的同事李嗣源颇为不满,心里十分地不凉快,不禁产生了据蜀自立的念头。
他想:“你李嗣源算哪棵葱呀?何徳何仁对我发号施令呀?我又凭什么都得听你的呀?”
对于李嗣源,孟知祥是再熟悉不过了。
俩人都曾为李存勖手下的得力干将,一个大锅里勺过饭,一张大炕里睡过觉,一条战壕里蹲点过;论工作年限,孟比李稍长些,论提干年限,孟也比李稍早些。
所以说,“凭什么,凭什么呀?他就得压在我头上?难道他姓李的脸盘儿就比我姓孟的白净?他老李家的风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