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的发迹】
如果现代人提到吴王,一般会想到谁?估计很多人会说出夫差和孙权的名字。这也难怪,夫差和勾践、西施的“你爱我、我爱你”的暧昧关系以及孙权、刘备、曹操扯不清道不明的“你掴我一掌、我踹你一脚的”的冤家关系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不想知道他们都不行。
除此之外,还有哪个吴王更出名呢?那也许就该排到明朝的开山鼻祖,也曾称过吴王的朱元璋,至于五代十国时吴国的创建者杨行密知道的人恐怕就寥寥无几了。
这也难怪,谁叫你这位杨先生创业的先进事迹不够突出呢?铁粉也不够多呢?要是因此上了国标,引起某位文学家对您创业先进事迹的关注,挖掘一下,给大大地记上一笔,最好是出本类似于《三国演义》那样的名著或“卧薪尝胆”那样的成语,您不也能逆市飘红,何至于寡为人知、埋沒在历史长河的垃圾堆中呢?
我终于发现这宣传工作十分的重要,这炮一旦打响,就能把你打包捆绑推介出去,使你形像“嗖”地一下无限拔高、光辉起来,占领文化的制高点,夺走亿万人的眼球,不想走出国门、誉满全球、流传千古、得瑟一下都不行;否则沒下这功夫,你就是鼠目之辈、井底之蛙,想出个名都难,在市井小巷发抖着吧你!
好了,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下面我们就来说道说道这杨行密吧。
杨行密,别名杨行愍、杨化源,安徽庐州(今合肥)人,生于唐宣宗李忱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和出生在离这旮旯不远的砀山的朱温同岁,也算半个老乡吧。
杨行密出身农家,幼时丧父,家中一穷二白,和同时期的许多开国帝王一样,都是“无产阶级”出身。通常出身社会底层的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人穷志短、自暴自弃、就此沉沦;要么则是穷则益坚、以奋发有为抓手、不待扬鞭自奋蹄,将来必有一番大出息,杨行密正是属于这第二种人(请链接朱元璋、王建俩同志发家史)。
据史书记载,杨行密为人宽厚仁义、颇有心计,而且长得高大魁伟,能手举三百斤,一天可走三百里路,简直跟牛似的。
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当杨行密二十岁的时候,他终于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机。
当时正值唐未农民起义,牛人王仙芝、黄巢揭竿而起、席卷全国,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社会是动荡不已。
一次义军经过庐州时,在其“分田地、均贫富”的巨大政策感召下,初出江湖,暂时没混出头面的杨行密,觉得这可能是个崭露头角、升官发财的机会,就踊越报名参了军。
开弓沒有回头箭。从此他就跟随着义军是四处征战,北方风雪皑皑的荒原,南方酷热如火的山丘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本该如现今的大多数人,在书声朗朗的大学校园里刻苦攻读的年纪的他,却变成了战争中的一员,成天和刀剑、长枪打交道,在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场上飞奔、狂吼、撕杀。
不过这种刀尖上舔血的日子,杨行密也混了没多久,就一头栽了。
在一次紧张激烈的战斗中,义军寡不敌众,他被政府军俘虏了。士兵把他押送到刺史大人郑棨那里。
郑棨一看杨行密相貌奇特、块头又大,不禁大呼道:“好汉!看你就不是个等闲之辈,是个干大事的好料子,何必做贼枉送性命呢?这样吧,现今天下大乱,本官给你指明一条生路,还是去干点正经事谋生吧!”于是就把杨行密给放了。
我总结了一下,发现凡成大事者一定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条一定要遇上位人生中那个对的人(学名伯乐),或放你一马或提携重用,否则你不是一辈子成为路人甲或路人乙,更有可能成为无名男(女)尸,想要在史册上留下大名,见鬼了你吧!
【谦虚的郑棨】
说起来,这郑棨在唐未也是位挺奇葩的人物。唐僖宗乾符年间他任庐州刺史时,黄巢起义军进攻淮南,他写了一道虚张声势的檄文,请黄巢不要侵犯他的州境。结果黄巢接到檄文时虽觉得十分地搞笑,但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没有对庐州用兵。
后来的起义军因为黄巢放过了他,也就没有攻打庐州,所以庐州才得以保全。为此唐僖宗特意奖赏了郑棨,没多久觉得这是个人才,搁在外头也太大材小用了,便把他调回长安,任命为右散骑常侍(办公室主任)。但郑棨却在撰写的文件中常常闹出国际笑话,被同僚嘲笑,唐僖宗只好把他降为国子监祭酒(国立大学校长)。
到唐昭宗时,因为郑棨的一些感叹统治阶级衰微,百姓生活困苦的诗作流入宫中,唐昭宗以为郑棨不满自己的官职,就打算任命郑棨为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思是让他担当宰相。郑棨自知并没有将相之才,便装起病来,最后唐昭宗无奈,只好同意他辞去相位,担任太子的老师(比起有些好高骛远的人,这位同志懂得自己有几斤几俩,好人啊)。
【人生的转机】
再说这杨行密,被放生后不久,赶上庐州府在当地征兵,他便又报名参加了政府军,被委派带着乡兵前往偏远的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