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上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信许许多多像鄙人一样,只要略喝过些点滴墨水,都会知哓南唐后主李煜这首被俘虏到宋国后,寄托了无限思乡之情,哀怨委婉、鼎鼎大名的诗作。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知道这南唐国的旮旯儿也就是杨行密建立的吴囯旮旯儿,姓杨的地盘咋就让姓李的给占去了?这不鸠占鹊巢,还有一点王法沒有?
说实在话,小生当初也是一头雾水,后来才了解到这不是月亮惹的祸,还是拳头大惹的祸(任何朝代有实力就是王法)。
归根结底,要怪还得怪你老杨头,谁叫你接班人还没培养好,就撒手地府一游呢?
好了,闲话少说、长话短说,下面,还是让我们共同去揭开这个谜底吧!
杨行密翘辨后,其长子,宣州观察使杨渥终于有惊无险的继承了王位,封建时代就是这样,天下者,一家一姓之天下也,外人哪有资格掺和?
杨渥心胸狭隘,特别记仇(可见这不是一位能干大事的料),得瑟后就有徐温为了抢功劳来向他汇报周隐向其老爹出骚主意,好在被他劝止这陈谷子烂芝麻的破事。
杨渥一听是雷霆大怒,立马叫人把差点让杨家失去江山的周隐给捉了起来,押到面前。
大骂周隐道:“你他妈的真是禽兽不如!我老爹百战得到的天下,你居然叫他要传给外人,今天落到这个下场,你还有什么话说?”骂完叫卫兵将周隐推到殿外,乱刀砍死。
一句话丢掉了一条性命,真是伴君如伴虎哟!
【徐温其人】
别看徐温平时话不多,可一吭声,就是语不惊人誓不休;一出手,就是石破天惊,剑剑封喉,夺人性命于弹指谈笑之间,高手呀!
请注意,这是个将来会十分地显山露水的角,上章其出场时,因为考虑到大家都很忙,我们就长话短说了,现在不妨隆重推出一下。
徐温,字敦美,公元862年出生,海州朐山(今江苏东海)人,是南唐烈祖徐知诰(李昪)的养父(这点很重要)。
青年时期的徐温以贩盐当黄牛、投机倒把为生,时不时还打家劫舍一下,吃些夜草。
当初杨行密在合肥起兵时,徐温一见杨行密是个能干大事的人,就屁颠屁颠投靠了他(可见商人的眼光就是好使呀)。
他和最早跟随杨行密的刘威、陶雅等人,号称杨手下的三十六金刚,这些人中唯独徐温未曾有过战功。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六月,杨行密亲自领兵讨伐朱温,以副使李承嗣暂时主持府中工作。
战事激烈时,前线要求后方紧急运送军粮。李承嗣想要用大船运送,时任都知兵马使的徐温说:"运路很久没有通行,恐怕给芦苇堵塞了,请用小艇,也许容易通行。"但由于其官微言轻,李承嗣把他的话当耳边风处理了。
果然李承嗣的运输船队到达宿州时,适逢大雨下个不停,载重的大船无法前行,前方的将士被饿得前胸贴了后背,眼看就要崩盘,好在徐温押送的小艇及时赶到,才解了燃眉之急,战事也实现了大逆转。事后杨行密认为徐温才能出众,脑瓜子好使,才开始和他商议军事。
第二年的八月二十五日,杨行密派润州行营招讨使王茂章攻打安仁义,久攻不下,于是派徐温率兵会同攻击。徐温改换所率军队的衣服旗帜,都像王茂章的军队,安仁义不知道对方已经增加了军队,再次出战,徐温奋力攻击,结果把安仁义打得大败。
同年九月,杨行密要诛杀朱延寿,徐温采纳其门客严可求的计策,让杨行密假装眼睛有病,事情成功之后,徐温因功升任右衙指挥使(总参谋长),一跃成为杨行密的左膀右臂。
天佑元年(904年)八月,宣州观察使台蒙去世,杨行密任命其子牙内诸军使杨渥为宣州观察使。杨渥临出发时徐温交代说:"现今吴王患病在床,而令嫡子出藩,这一定是奸臣的阴谋。如果有一天召您回来,不是我派遣的使者或者有吴王的令书,千万不要立即回来!"杨渥哭着道谢上路。
第二年(公元905年),杨行密病重,大将或大臣们都在外作战或防守,只有徐温一人在京城,于是箂划了拥立杨渥之事。
同年十一月,杨行密去世,杨渥继位。看来徐温拥立的功劳实在不小,足智多谋的帽子戴在其头上十分地合适。
【败家要败就败个大的】
杀了人、泄了愤,杨渥开始执政了。
果然杨渥确实如杨行密所言“非保主也”,丝毫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史书上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其干正事的记载,更甭说励精图治了。留下的都是其不务正业、贪图享受,穷奢极欲的不良记录。
杨渥从小生长在帝王之家,自然要讲究生活品质,吃穿住行都要求是品牌、上档次,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