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国皇帝】
闽景宗王延曦(?-944年),后改名王曦(又作王羲),汉族,五代时期闽国君主,王审知之子,王延翰、王延钧之弟,王延政之兄,王继鹏之叔。
瞧这个人是够威风的了,伯父、父亲、两个哥哥、一个侄儿,不是国王就是皇帝的,按理这帝王怎么排也该排到他了呀,是不是!
王延羲上任后,自称威武军节度使、闽国王,更名王曦,改元永隆,称臣于后晋,但在国内官制就如同皇帝一样。
一切都没变,变化的只有他自已。他从以前一个对谁都唯唯诺诺小瘪三一样的人,一下变成了一个看谁都不入眼,盛气凌人阿Q一样的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忆当年低调峥嵘岁月稠,看如今今非昔比王帽一顶盖了头。
对于王延羲来说,回首过去,惆怅伤感,看着现在,唯有自豪!
有一句话用来形容王延羲是再合适不过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以前是因为他没坐在那个位置上,还可以对别人指手划脚的,现在等他终于坐在了那个位置上,就暴露出了自己那原本啥也不明白的愚蠢面目了。
愚蠢表现之一:以前王继鹏当皇帝时,他总说人家没有个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骄傲奢侈,荒淫无度,猜忌宗族,总之一句话,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是我来做好了!
沒想到他一当了国王,和人家还是半斤对八两呢?
比如他执政不久,便显露出暴虐的本性,首先除掉了自认为可能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的宰相杨沂丰。
其次又把矛头指向了其弟建州刺史王延政。
当初王延羲刚上任时,王延政还特来福州拜访,宾主双方当时还举行了热情洋溢的会谈,双方回顾了这么些年来兄弟之间牢不可破的传统友谊,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王延政再三重申皇位是王延羲不可分割的财产,并表示将来会坚定不移地主张这一原则。
王延羲则高度评价了王延政在建州所起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做出的贡献,并期待双方在各个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合作,统筹助推闽国旳又好又快发展。
但后来因为王延羲乱政,王延政对其多有规劝,王延羲霸气回应,回信怒骂他,又差人四处探听王延政的隐私,想寻机给个撤职查办、坐牢杀头处分什么的,兄弟二人因此结下了梁子。
永隆二年(940年)口水仗升格成了全武行,王延羲发兵进攻建州,开启了闽国内战,二人于数年争战中互有胜负。
我靠!这简直和当年王延翰和王延禀的角斗如出一撇,历史是惊人地相似,闽国尽出内哄的高人啊!
之后又怀疑到他的弟弟汀州刺史王延喜与王延政有勾结,派遣将军许仁钦带兵三千到汀州,抓住王延喜把他带回来。后来又听说王延政写信招抚泉州刺史王继业,便把王继业召回福州,赐死于郊外,又在泉州把王继业的儿子杀了,以血腥的手段树立起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愚蠢表现之二:嗜酒如命。
江山坐稳了,尽情畅饮,嗜酒无度这个兴趣爱好几乎就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王延曦自称酒仙,其实是个酒鬼,嗜酒之后的状态如同吸了毒一样,兴奋异常同时又神智不清,在历代帝王中非常罕见。
据史书记载,他总是通宵达旦地喝酒,身为帝王之尊的他只要一端上酒杯,就活脱脱的变成了十足的市井酒徒,而且不喝醉还誓不罢休。
把人灌醉成了王延曦文化娱乐活动的主打品牌。
每次举办宫廷酒宴时,他都要让心腹之人担任酒监,不管是王孙贵族还是朝中要员,酒监让喝多少就必须喝多少,三海碗不过关,喝不下就硬灌,凡是推辞不端杯者、滴漏跑冒者,一律杀头问斩。于是,在当时闽国的都城长乐府(今福建省福州市),赴皇上的御宴简直成了天下最恐怖的事了。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王延曦的大臣、宰相李光准是一位酒量极大的酒坛高手,王延曦特别喜欢与他对饮。两人一旦喝醉了酒,君臣礼仪全无,还常为谁喝的多,谁喝的少争吵不休。
一天晚上,王延曦喝着喝着就觉得不过瘾了,忙派跟班太监去李光准家中去找,说是皇上让他即刻进宫。李光准以为有什么国家大事要商量,慌忙赶进皇宫,才知是皇帝的酒瘾犯了,想和高手喝喝酒,过过招。
酒宴摆开后,君臣两人你来我往,很快就喝得大醉。醉意朦胧中,王延曦硬是说李光准比自己少喝了一杯。皇帝历来是金口玉言,说一不二,别说臣子,就是皇帝的老娘又如何。
贵为宰相的李光准当然明白这一道理。如果不是喝醉了酒,你就是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与皇帝老儿争个高低。
常言道:“酒桌上无大小。”这时,被酒精冲昏了头脑的李光准,自然也是豪情万丈,早已忘了酒友是皇帝老儿,凭借着一股酒劲,豪气冲天地与皇帝你来我往激烈地争论起来。
王延曦见李光准死活不认帐,不由得勃然大怒,大声喝令侍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