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信弃义】
自从马殷牢牢把握住了发展良机,搞定了广西之后,就结结实实地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了一回大脸儿,也迎来了其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看到马某人风生水起,首先高看其一眼的不是别人,正是成天摆着张苦瓜脸,被手下的长工朱阿三折腾得死去活来,活来又死去的唐记股份公司的老板李晔。
唐昭宗李晔虽然贵为泱泱世界超级大国的堂堂国家元首,却被手下的小瘪三朱温给整得够呛,就差被人当做牛鬼蛇神,戴上高帽子,关进牛棚去吃草了。
虽然命运不济如此,李晔仍然梦想着有一个咸鱼翻身,扮靓人生的机会。
李晔以为赏了马殷做节度使,就能让马殷为朝廷效力,于是他给杨行密、钱鏐、马殷各下了一道密诏。
内容大致是:“朕平素待你们不薄,眼下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就发扬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国际主义精神,拉兄弟一把吧!将来朕是大大地有赏!”让他们出兵勤王,灭掉朱温。
李晔信心满满地相信朕的理想一定要实现,朕的理想也一定会实现,到那时,朕,李晔,仍然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朱阿三你就给朕靠边站,哪凉快哪儿蹲去!
李晔的理想是很丰满的,但现实也是很骨感的!
常言道:“世上沒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沒有无缘无故的恨。”让马殷和那个平时高高在上,几乎沒什么交集的李晔,瞬间去爱得死去活来。
然后再为了他,去和平时路上碰着面还会微笑着点个头打声招呼的朱阿三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拼个死去活来,犯得上去趟这潭浑水吗?脑残呀?
马殷的算盘子打得蛮精的,傍着李晔,得到的都是自己在血海中拼出来的,老子手下阵容齐整,名将如云,打起仗来又有哀兵之势,又有板有眼,你不封我,我也照样做老大,凭什么感激你这个傀儡皇帝。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你也会这么做滴!
如今唐王朝可是江河日下,日薄西山,甩你脸就甩你脸了,你还能怎么着?
最多就是让人民群众背后给议论一下,戳戳脊梁骨一下,“瞧姓马的那小子,太目无领导了,一点组织纪律性都沒有!”
明摆着傍着朱阿三那小子可比傍着李晔那个稻草人强多了,起码可以披着张虎皮,狐假虎威一下!
而得罪了朱阿三,后果可是会很严重的,吃不了兜着走是必须的!
看来,在唐中央政府内部,在中央政府和各独立王国之间,除了摆在桌面上的有硝烟的战争之外,还在桌面下进行着一场沒有硝烟,勾心斗角的战争!
在这个世界上,所谓仁义都是虚无渺茫的,只有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
人们拋弃了良心,抛开了世俗和舆论,只是为了眼前看得到的利益!
读史多年,我发现这一条主线一直贯穿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人们总是互相算计,互挖墙角,人性的光辉,道徳是非的标准有木有?
杨行密倒是出兵了,不过那是因为他和朱温有仇,纯粹是江湖仇杀。
杨行密还不忘写信给马殷:“兄弟,朱三这个王八蛋太猖狂无耻了,你怎么能和他搅和在一块?不如你甩了他,咱们兄弟结拜,共同举事勤王。”
马殷还没表态,心腹许德勋就劝道:“杨行密说的没错,朱温是很无耻,但他现在控制着皇帝,跟当年的曹阿瞒篡权前辈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犯不着和杨行密粘乎!”
马殷也就没搭理杨行密,径直把他的话给当耳边风处理了,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马殷现在考虑的不是什么勤王做那狗奴才,而是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实实在在的扩大自己的地盘一下。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唐廷封授杨行密为吴王,承认他在江东的势力。虽然杨行密在名义上只是朝廷的藩王,但事实上的吴国就此出现。所以史家们把这一年算作杨吴政权的开始。
此时的杨行密,尽管兵力很强,但形势非常不利。北、东、西三面都受敌,内部还有大将不听话,局面凶险。如今朱温已将唐廷抓在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迟早将统一中原,到那时江淮将更加危险。
要改善生存处境,莫过于先控制长江上游,自古依江立国的政权,气数仰于上江。
正如湘军的缔造者,两面派的曾国藩所说:"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
历史上,晋灭吴、隋灭陈无不借助上游的地利。而地当荆吴之交、江汉合流之冲要的鄂州(今湖北武汉),自然是最理想的基地。这里俯视下江,顺流而攻,其势难当。
近代的湘军与太平天国为争夺此地打得你死我活,就在于关乎着天京(南京)的生死存亡.可见此地一日不克,下游一日不宁。
鄂州在初唐发展不快,随着中唐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的井喷式高涨,航运业和商品经济的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的鄂州成为中游最大的航运中心,长江流域仅次于扬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