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时间很到了战国初年。在秦国定居的祁姓刘氏家族虽然很低调,但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要服各种兵役、徭役等。魏文侯时期公元前445年-前396年,魏国向秦国发动了两次河西之战,秦国大败,魏国则乘胜占领了秦国的河西地区。此时,秦国的祁姓刘氏可能是秦军的一名中下层吏卒,或许是一名运送军粮的徭夫,再或者是一名居住在河西地区的普通黔首,在这系列战役中被魏军俘获,西汉学者刘向称之为“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之后,祁姓刘氏就一直定居在魏国的西部,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
有趣的是,祁姓刘氏的发源地在唐邑,而唐邑在春秋时期属于晋国,在战国时期属于魏国,因此刘氏家族从秦国到魏国,颇有一种落叶归根回到故国的感觉。
秦孝公时期公元前361年-前338年,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迅速强大,向魏国发动了一系列战役,攻占了魏国君主最初的封地魏邑和都城安邑等城池,魏国战略重心东移,西部防线收缩,于是刘氏家族迁徙至大梁,《汉书》称之为“秦灭魏,迁大梁”。
插一句,魏国由于继承了晋国的大部分领土,在战国初年又被称为晋国;后来魏惠王把都城从安邑迁到了大梁,魏国又被称为梁国,比如先秦典籍《孟子》一书中就称魏惠王为“梁惠王”。与之类似的还有,韩国灭掉郑国后,迁都新郑,韩国又被称为郑国。照顾的习惯,本文仍然沿用“魏国”这一旧称。
除了《春秋左传》和《汉书》的记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也记载了刘氏家族迁徙史,曰:“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清,徙居沛。生仁,丰公。生煓,字执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汉高祖也。”
《新唐书》成书于北宋,多是根据唐朝流传下来的史料而作,距离刘邦所处的时代有上千年之久。其关于刘邦家族的记载,除了抄袭《汉书》,便是根据唐朝年间流行的刘氏族谱进行创作编撰,诸如刘累出生时“有文在手”等细节描写,可信度很低,君姑且观之,不必当真。
迁居大梁城前,刘氏家族族长的身份估计是魏国军队的中下层军吏。假如是普通百姓,刘氏家族又岂会有机会搬家到权贵如云、豪富如雨的都城呢?
根据史书中的只言片语进行推测,可得出以下基本历史事实: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
公元前284年,赵国、燕国、魏国、秦国、韩国共同进攻齐国,魏国攻占了齐国两年前占领的宋国大部分领土。加强对新占领土地的,魏国在宋地设置了大宋、方与二郡。刘邦的祖父刘荣由于参加了魏国攻打齐国的战役,战役结束后,便举家迁徙到了方与郡丰邑。刘向称之为“都于丰”,班固则称之为“涉魏而东”。
公元前257年,魏国丞相信陵君袭杀老将军晋鄙,带领军队去救援赵国,击败秦军后,信陵君便留在了赵国。楚国趁魏国内政大乱之际,出兵攻打魏国东部,攻占了丰邑等地。刘邦的祖父刘荣投降楚国后,被楚人任命为“丰公”,即丰邑之县公。
公元前246年,信陵君回到魏国,带领魏军攻打楚国,丰邑投降了魏国,丰公刘荣被魏王免去官职。从刘荣作为魏武卒参加魏国攻齐战役,到担任楚国的丰公,约有三四十年的历史,足以使刘氏家族成为丰邑城中的名门望族。
班固在《汉书》中称之为“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大致意思是,刘邦祖父迁徙到丰邑的时间较晚,因此刘氏祖坟位于丰邑的很少;等刘邦当上皇帝后,因为自己的先祖曾经在秦、晋、梁、楚四国居住,于是设置了四国之巫进行祠祀。
刘邦是魏国人还是楚国人?对于这个问题,今天很多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假如从刘邦出生时的时间算起,刘邦首先是楚国人,时间是10年;丰邑投降魏国后,刘邦又成魏国人,时间是21年;秦国攻灭魏国后,刘邦又成秦朝人,时间是19年;秦国灭亡后则成汉朝人,时间是11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在30岁之前便已经固定了。结合刘邦国籍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刘邦的前半生深受楚、周、商三种文化的综合影响。楚文化自然是不必细说,至于周文化,由于魏国脱胎于晋国,晋国又是周朝的封国,所以说十岁后的刘邦受周文化影响很深。为什么说刘邦也受到商文化的影响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丰邑原属于宋国,隶属于商文化的宋国统治了丰邑等周边地区长达七百多年,不论是魏国占领丰邑,还是楚国占领丰邑,到刘邦出生时都不到三十年。
因此,单纯地说刘邦是哪国人、受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