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发走矶野员昌后,政良慢慢走出了议事堂,然后站在了由木板构造而成的走廊上,望着院子中的假山,慢慢地陷入了沉思当中。
可能很多人以为政良这一次攻略筑后的决策有点急进,但这却是政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由于敢于在溃败之际还留下来抵挡罗氏家大军的追击的,一般都是精锐武士以及士兵,而这些人大部分都做了罗氏家的俘虏或者刀下鬼。最终能够逃脱出去的,大部分都是怕死的农兵。所以大友家以及筑后众豪强经此一役,的确是损失了大部分的精锐士兵。
再加上大量在乱军之中受伤的豪族将领以及据说仍然受伤昏迷不醒的吉弘鉴理,大友家这一次显然是伤筋动骨了。至少短时间内,大友家在筑后的影响力以及势力都会大大降低。这正是罗氏家乘虚而入的大好时机。
而且历史上,大友家一向很擅长于卷土重来的把戏。这从他数次发动对崛起后的龙造寺家的攻击而失败后,又卷土重来的事迹就可见一斑了。政良相信只要等到逐渐恢复过来后,大友家还会再次杀入筑后的。到时候,难道罗氏家还要在肥前应战?不,正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肥前将作为战略后方,而筑后则是政良选取的新战场。在这里,两家无论如何龙争虎斗,也不会影响到肥前的稳定了。所以从战略上来说,筑后也非常重要。
更为重要的是,在罗氏家与大友家相斗之际。旁边还站着一个虎视眈眈的大内家。自从从出云装伤退回肥前后。政良实际上还是时刻关注着出云的战局的。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大内家几乎可以确定与历史记载的一样,将会经历一次惨败。可是即便惨败,作为大内家主要根基的大内义隆与陶晴贤还存在啊。只要这两人还存在,即便受伤了,大内家仍然是一只受伤的狮子。
政良一直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信历史但也不能尽信历史。自从他这一只小蝴蝶来到这里后,说不定历史的车轮已经悄然改变了。所以,政良不敢去赌大内义隆经历此番失败后。是否会真的像历史记载一样,陷入了低谷期,甚至不理政事。
要是经过此役后,大内家已经是一只受伤的绵羊,那么罗氏家自然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但若是大内家是一只正埋头舔着伤口,然后等待着一只倒霉鬼上门挑衅可以让它重塑威风的狮子,那么罗氏家自然要小心翼翼了。至少目前,罗氏家是不适宜做那个倒霉鬼,成为大内家立威的对象的,更加不适宜直接与大内家发生正面冲突。
所以政良必须争分夺秒地在大内家的出云战役结果出来前。在大内家的注意力不在肥前时,加紧扩张步伐。然后一边消化所得,一边静待时变。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则,政良当初在击溃大友家联军并且收到户次鉴连议和的邀请后,力排众议,答应了大友家的议和请求。谁都看得出来,大友家这是为了保存实力的无奈之举罢了。但这又何尝不是政良的保存实力之举?
若是按照当初家臣们的建议,乘着大胜的威势一举拿下肥前大友家控制着的胜尾城以及旭山城,然后继而杀入筑后于肥前、筑前交汇的山畏城、赤司城,最后横渡筑后川,一举将对岸的盘踞于筑后的大友家势力赶出筑后。
先不说这能否获得胜利,但即便最后真的胜利了,那也将会是惨胜,到时候周围的豪强定然不会坐视的,到了最后,罗氏家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罢了。
现在不但保存了实力让罗氏家得以将主力调往筑后的西南部,而且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胜尾城以及旭山城,继而得以诈取牟田城,逼降三濑城,直接控制了肥前的东部。现在除了南部的有马、西乡等豪强外,肥前的其余地方已经完全纳入了罗氏家的版图。
更让政良在意的是,筑后的山畏城、赤司城位于筑后川的北面,正好被肥前以及筑前夹击着。
这样一块是非之地的确不好拿下。不同于现在,罗氏家领地的边缘除了深江岳城与三濑城外与筑前接壤外,其余地方都是被高山大海阻隔着的,有着天然的保护屏障。只要罗氏家一旦拿下了这处是非之地,就等于将自己的地盘完全与大内家无缝接壤起来了。
一个不小心,罗氏家就会取代大友家的位置,陷入大内家与大友家夹击的处境。而现在留下这处是非之地以及筑后的东北方向地盘,则等于是给大内家与罗氏家留下一个共同的敌人。的确,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罗氏家都需要与大内家有一个保障同盟存在的共同敌人。那就是大友家了。
但是,不进入筑后,那么罗氏家在北面就会有大内家,东面就会有筑后的大友家,这几乎等于在陆地方向被彻底困死了。至于海路?说句实在话,抛开朱钦烽的南蛮船的战力不计,实际上罗氏家的水军也仅能自保罢了。
所以陆路的通道有是必须打开的。于是政良选取了筑后的西南方向。只要拿下这里,东北方向是大友家控制着的其余筑后部分,这将作为吸引大内家注意的肥肉以及骨头。而继续往西南方向,则是名义上受大友家管辖的肥后。这等于是打通了一条新的发展通道。
在打通这条发展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