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己方军队的战力,北明政府随即在镇州、苦叶岛等地大肆征召土著为伍,配合强悍的火枪兵,开始大杀四方。
在清虏尚未败逃大陆时,北明就频频在沿海地区登陆,展开“夏狩”和“冬猎”行动,获取宝贵的人口和物资,以提升和补充自身实力。在面对清虏的反击中,以土著组成的“蛮军”着实让八旗甲兵吃了一惊,“虏寇凶猛,勇力丝毫不弱于索伦之兵,辅以犀利火器,诸军莫敢掠其锋。”一度逼得清虏在部分沿海地区搞出所谓的迁界禁海,“着命南北洋百姓于重要关隘处砌筑界墙,从江口至金州。墙阔四尺,高六尺,每户计筑二丈一尺。界口起了望楼一座,遇海另筑界堤。”
1662年,北明联合齐国攻入朝鲜境内,这些“蛮兵”在火枪兵射击掩护下,往往仅以数十上百人,便敢追着数千朝军的队伍,大砍大杀,让朝鲜人恍惚间又体验到昔年后金入侵所造成的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场景。
1677年,又又在三千里河山的朝鲜,明军分别从咸镜北道和东莱(釜山)攻入朝鲜,与秦军激战一年,这些“蛮兵”在崎岖山岭中,屡屡袭击秦军部队和后勤补给,配合火器装备率更高的北明新军,将先后十余万秦军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在齐国的调停下,息兵止战,以各自控制区域划定势力范围。
也正是在不断收服土著部落民,将其纳为军队兵源的基础上,北明也逐步加大了对镇州领地的开发力度。
随着对镇州开发的深入,一座座城镇和村屯建立起来,无数的耕地也被开垦出来,荞麦、小麦、玉米、燕麦、大麦、大豆,以及各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皆能生长,而且产量还不低。更神奇的是,在一群善于栽稻的朝鲜移民侍弄下,竟然种出了水稻,让这片蛮荒大地的百姓也吃上了难得的大米。
自1672年,镇州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每年还能往云州、朝鲜、东丹及渤海等国家地区出口数十上百万石的粮食,为北明政府贡献大量财政收入。
同时,来自岭北、北海,以及镇州当地的珍贵皮毛、人参、鹿茸、东珠也为北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更不说,在齐国地质勘探人员的指导下,北明政府在镇州各地陆续发现了煤、铁、锌、锡等矿产资源,对北明工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八年前,在齐国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北明第二座钢铁厂在镇州城(今海参崴市)建成投产,年产量目前已经达到两万吨。正因为有这座钢铁厂的存在,北明才有底气要在未来几年将双镇铁路延伸至勃利城。
如今,镇州已然成为北明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基地,也是最主要的毛皮来源地,为北明赋税重地,断不容任何有失,更不会让秦国从辽东攻入此地。更为关键的是,有了镇州的存在,北明才能北控东丹和渤海,南压朝鲜,西制秦国,继而掌控整个西海(今日本海)。
是故,镇州乃为北明核心要地,无论何种情况下,当力保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