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的父亲笔记中的一段,是一个墨家游侠的自述。讲述了他跟随尊师墨翟一起周游春秋列国的故事,其中涉及到不少墨家弟子止战守城的事件,这在历史课本上是没有的,甚至很多连专门的历史文献都少有记载。
墨家游侠最高峰时曾经有数千人之众,当他们的导师,领袖墨翟去世后,墨家分裂成了三个门派,一直到汉代,墨家都活跃在各个王国封地之间,但不久后却在很短时间内消失在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后世的史书中也再也没有对于墨家游侠的记载。
一连三天,李宇都住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老人父子每天早上都会出门上山采药,第二天李宇也主动要求和他们一起去,老人看到李宇的身体也恢复的很好,就答应带他一起上山。
老人细心而又不厌其烦的跟李宇讲解着采到的每一味草药的功效以及煎制方法,回到家后也会告诉他针对某些病症而采用的药物的配伍禁忌,李宇本来就是学医的,父亲又是医生,可谓从小就是耳濡目染,因此学习的也非常快。
夕阳的余晖下,三个人背着药篓走在狭长崎岖的山路上,落日将三个人的影子拉长,山谷中静谧怡人,只有一老两少三个人细碎的脚步声,以及偶尔传出几声不知名的鸟鸣。李宇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安逸踏实,若不是需要找到父亲的下落,他真想就一辈子待在这个僻静的小山村里,永远不要走出去。
夜里李宇会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想到自己终究要离开,离开这安静的山村,离开善良的父子,那前途未卜的旅程,他感到无比的失落。一连串的遭遇他对城市的喧嚣产生了恐惧,相比之下,自己更想做一个远离尘世的山野村夫,避开那些无尽的烦恼纠葛。
在他来到老人家的第五天,李宇的病已经完全痊愈了,他向老人父子提出了辞行。老人点点头,不断的嘱咐他在外面一切要小心,大民则将一个装满了干粮和腊肉的包递给了他。李宇接过包,沉甸甸的。
父子两人将李宇送出大门,李宇强忍着眼泪,虽然只是相处了短短的五天,却让李宇对这善良的父子俩充满了感情,突的他一转身,扑通跪在地上给老人磕了个头,也许此时只有这种最直接最原始的叩头,才能表达李宇心目中的感激不尽。
流亡路上的这五天,不过是未来李宇惊涛骇浪般生活中一个短短的小插曲,但这段回忆却是李宇感觉最为温馨的时光。
毛口那一天,李宇算了算日子,从自己决定徒步来这里,到今天终于达到目的地,已经过去了将近四个月。四个月,一百余天,行程四千里。也许这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无论是时间还是路程,但是,这仅仅是一段插曲。
能毛口其实就已经相当不易了,这里被群山包围,进出只有一条并不算宽敞的路,李宇站在一个地势相对较高的山顶,正前方可以看到一座高山,一条湍急的河绕过大山横贯整个山谷,地图上被着重标识的野人坡就在大山的右侧,整个山谷被深沟密林分割,隐约可以看见几个高脚竹楼的屋顶,竹楼的大部分都隐没于密林中。
李宇走下山来,向着野人坡的方向走去。山路崎岖,因而前进的并不算快,走了半天总算寻到了一条狭长的小路,路两旁还可以看到一块块的水田里种植了水稻。突然水田里啪的发出一个声响,李宇张目望去,只见在水稻下面混浊的泥水中泛起一片水花。
是鱼!当地人都会采用这种水田里养鱼的方式,千百年来的传统了。他不明白这里面是否包涵了什么科学道理,但却明白一点,自己有午餐了。李宇脱下鞋子径直下了水田,这才发现这里可谓是鱼满为患了,没费多大力气便捉到了一条大鲤鱼,当李宇抱着大鱼乐呵呵的爬出水田,这才发现田边正站着一个人。
这把李宇吓了一跳,刚开始只怎么抓鱼,却不成想已经有人在旁边了。同时李宇也有些羞愧,这毕竟是人为饲养的鱼,而自己的行为那就是偷了。他仔细看站在田边的人,是一个老人,看不出具体有多大岁数,但必然是年龄要比他想象的还要大的多。
老人看起来很瘦,一张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他穿着一身宽大的衣服,那是某个少数民族的服装,头上带的帽子,是用布缠了很多层的。李宇感觉到有些脸红,指指鱼磕磕巴巴的说:“我我……这鱼…………我……”。
老人眯着一双眼睛,看看李宇,再看看鱼,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直笑得李宇手足无措,抱在手里的鱼拿着也不是,扔掉也不是。老人笑了好一阵,才开口说话了:“你,是不是饿了?”李宇用力的点点头。奇怪的是老人说话的音调有点怪声怪气,发音吐字也不是很清楚,但李宇很快也明白了,这个地方住的人都是少数民族,由于很少和外界来往,所以基本上都不会说汉族话,碰上这么一位会说汉话的人,已经十分幸运的了。
老人招呼李宇过去,引他来到不远处的一个水塘,并将鱼接过来在,从怀里掏出一把小刀,熟练的给鱼开膛破肚,而后又在水塘中清洗干净。李宇也从旁边捡来一些干柴生了火,将鱼架在火上烤了起来,老人又从随身斜挎的一个大布包中拿出盐巴,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