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的左良玉,虽然不敢跟大顺军正面交战,但是左良玉麾下兵马不下三十万,虽然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但也有精兵数万,从湖北地区沿着长江东进,声势极为浩大。
左良玉拔营,让南明朝廷大为震动,此刻南京正在爆发激烈的党争,太子案一案,让南京人心惶惶,各党之间的纷争达到了顶峰。谁知道这个时候左良玉会东进,名义上的首辅马士英急调江北四镇二十多万兵马迎战左良玉。
可是这一动作却被多尔衮看在眼里,江北四镇迎战左良玉,清军这时候不正好可以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多尔衮从顺天府八百里加急给西征大军,让他们停止对大顺军的追击,以汉军镶红旗梅勒额真孟乔芳为陕西三边总督,带领一票清廷的西北地方军政官员从事善后事宜,把多尔衮和阿济格的军队全部抽调出来,云集河南、山东一带,准备南下攻明。
清军三路并进,主力是多铎部,以明廷降军和汉军八旗为先导,实际兵力十一万,号称二十万,从洛阳至商丘,旋即南下扬州。又有阿济格领兵八万,从陕西直接尾随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商洛和邓州,随时南下进攻襄阳,如果进展顺利,可以直取江西。
最后一路是由清军驻扎山东的固山额真准塔率领,这一部兵马较少,仅有两万人马,但是明军大部分主力都被左良玉和中路军、西路军吸引,准塔部可以沿着运河水陆并进,攻入徐州,顺便消灭明军刘泽清部,这一路是东路军。
别看准塔只有两万人马,但这两万人堪称精锐中的精锐,准塔麾下是正白旗大军,摄政王多尔衮正是正白旗出身,正白旗是他的本家,跟皇太极侧重两黄旗不同,多尔衮上位后,小皇帝年幼,清军的大部分资源都给了两白旗,如今的两白旗跟皇太极时期今非昔比,特别是准塔麾下的正白旗大军,可谓是兵精粮足。
三路人马齐头并进,直扑南明小朝廷,而此刻的南明,对即将到来的威胁根本没有全面的认知。
到了扬州码头附近,前方探路的小船倒是回来了,立刻有士兵上了旗舰,禀报道:“少帅,扬州城外有不少兵马集结,局面有些混乱,不知所谓何事。”
“哦?”郑森和高衡对望一眼,都觉得有些奇怪。
高衡立刻提议道:“不如这样,大船全部留下,我们乘坐小船过去,只带贴身卫士,带上号箭,若是有什么特殊情况,发号箭让大船来接应也不迟。”
郑森点了点头,觉得可行,众人便立刻从旗舰下去,分乘几艘小船,赶往扬州码头。一上岸,高衡便看到了扬州城外尘土飞扬,确实如刚才那个士兵所说,扬州城外怕是有调兵的动作。
众人穿着便服,从小船上牵下了马匹,高衡卫队的铠甲和火铳暂时先留在小船上,他和郑森每个人仅仅带着十名骑兵做护卫,朝着扬州城的方向进发。
刚从码头走出没多远,高衡一眼就看见了城外军队的旗帜,扬州西门,确实有数千军士集结,大旗上分明写着一个斗大的史字。两边还有扬州督师,节制四镇的字样。
“史可法?”高衡嘀咕道。扬州十日他知道了,可是具体的时间不知道,而且史可法是在扬州殉国不错,可从现在的场面来看,史可法分明是要带兵出扬州城,高衡一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其实,在教科书上很多细节并没有体现,实际上,在清军攻打扬州之前,史可法带兵出扬州城勤王,但却不是对付清军,而是为了迎战左良玉。史可法是名义上的扬州督师,节制江北四镇,可是江北四镇的军头没一个真的听他的命令,所以史可法能指挥的部队实际只有扬州和附近的一两万人马。
既然左良玉大军东进,史可法作为督师责无旁贷,当然要起兵勤王,何况扬州距离南京这么近,史可法不去肯定不行。
他在城内抽调了五千人马,奔赴南京,没想到正好被高衡他们给撞上了。
郑森问了一个城外过路的民众,这才知道是史可法带兵出击,他不禁叹道:“督师大人忠义无双,在福建,我就多次听说督师大人的贤名,只是没有机会相见,如今督师领兵出征,左良玉这家伙真是狗急跳墙,不敢跟李自成决战,竟然沿江东下,真是逆贼!”
高衡道:“既然督师大人领兵出征了,恐怕这里的战事也不久了,这样吧,这里的知府你知道吗?”
郑森想了想,“知府好像叫任民育,总兵是刘肇基刘将军。”
高衡道:“不管是左良玉还是清兵,都是极为残暴之辈,扬州花花世界,若是被这群虎狼禽兽给占领了,肯定会发生各种骇人听闻的惨况,当年蒙元动辄屠城,我恐怕清兵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正因为知道扬州十日这段历史,高衡才不忍心扬州的无辜民众被清兵屠戮,他和郑森这点兵马又大部分是水师,在扬州城顶住几十万清兵攻击肯定是不可能的,但他觉得是不是可以入城提醒一下知府,让民众疏散,从而避免历史上悲惨的命运。
高衡知道,他不可能往扬州大街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