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落月宗倒也不怕你偷师学艺,然后离开宗门后自己搞云龙丹。因为黄龙木这种上古灵草只有在雪田上才能生长,而云龙丹最主要的一味药材,正是这黄龙木粉,所以放眼天下,只此一家,别无他求。
这也是为什么落月宗的内门弟子要比同阶修士厉害了,试想,每日服用这种逆天的丹药,再打不过别人,那岂不是太没面子了。
我在丹药房里转了一圈,发现木架上的药粉很多,但余留下来的成品丹药却很少,仅仅只有一瓶下品丹药,还只剩下了可怜的三颗。看来那倒霉蛋虽然勤奋刻苦,却没什么炼丹天赋呀。
我从架子上取下了那瓶丹药,拔去软塞,拿鼻子闻了闻,一股清香顺气沁入鼻息,伴随着丝丝缕缕的灵力,让人顿时耳目清明。果然不愧是云龙丹,还真就与那些粗糙的修为丹不同。
我当即倒出了一粒,一口就吞了下去。只觉入口即化,固体丹药变作液体,而液体又瞬间转变成灵气,窜入到了奇经八脉中。我不敢马虎,盘腿坐下,将灵气转化为法力,注入到丹田之中。
不一会,我舒了口气,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果真是难能可贵的良品呀,法力纯正而清新,身体非但没有不适,就连排斥感也没有。如此说来,我倒是无需担心抗药性,大可似乎忌惮的服用。
不过想法是好的,但首先要解决的是上交的问题。若是完成任务都不够数量,还提什么自己服用呀。心念至此,我不再犹豫,从架子上取下装有药粉的瓶瓶罐罐,想试着自己炼制一炉丹药。
我虽然曾经在杨花的春药坊待过一段时间,也见识过她们炼丹的手法,但自己亲手操作,还是没有过的事情。但不要紧,玉简上有黄龙丹的配方,各种操作步骤也详细的很,只需照本宣科就行,十分简单无脑。
我将药粉罐一字排开,分别向罐中射出一道法决,随后根据玉简上的配方,牵引出相应数量的药粉。这些药粉如同丝线般,一缕一缕地从罐中飘了出来,五颜六色的粉末渐渐汇聚在我身前,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粉末状小圆球。
圆球一经形成,我也不再耽搁,挥了挥手,拂去丹炉的顶盖,牵引着圆球缓缓飘入炉中,然后再将丹炉盖上,开始进行下一步的炼制。
根据玉简中说明,每颗丹药需要炼制一炷香时间,其中有几关键点:
首先,药粉进入丹炉后,需要用文火将其凝结,待其闪烁出轻微的灵光后,再用猛火淬炼。这个时候,你需要用神念仔细观察丹药的变化,必须让丹药充分接受火焰的炙烤,若是火焰闪烁不定,就立刻注入法力控制,以免其受热不均而爆裂。
其次,对丹火的控制也很有讲究,多一分则糊、少一分则次,不能心急,所谓慢工出细活,调节好火焰的大小很重要。
最后,当丹药发出“噗”的一声轻响后,就算是初步练成了。这个时候,你需要将炉火调节至发丝一样纤细,慢慢烘烤丹药的表面,使其形成一层光亮的外壳。这层外壳是用来包裹丹药,锁住丹内灵气的,十分关键。
等这一切都做完,你就可以将炉中丹药取出了,但不能马上使用,还需要将丹药铺在竹匾里,放到外面冷却一会。当然,你也可以用凝冰符幻化出冰块,放在竹匾下加速冷却,但这样做的效果没有自然冷却好,玉简中不推荐使用。
大体步骤如上所说,看上去并不复杂。可奇怪的是,我的小药粉球刚一进入丹炉,紧接着就“噗”的一声,好像是炼成了?
这什么情况,我还没开始就完了?莫非我是百年一遇的炼丹天才?!
我赶忙打开丹炉,取出丹药,不禁瞠目结舌!哪有什么云龙丹,简直就是一团煤渣呀,漆黑如墨,表面坑坑洼洼,拿鼻子嗅嗅,还能闻到一股焦臭味。
出师不利,看来这炼丹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是炉火烧得过旺所致,于是弹出法决,稍稍调低了点火焰。再次如法炮制,果然没有被瞬秒,但进行到一半时,丹药又糊了。几次下来,不是焦糊,就是爆炸,竟一颗丹药也没有炼成功。
这我就纳闷了,心想我学过御火诀,对火焰的操控可谓熟练至极。可这丹炉中的火好奇怪,仿佛有灵性般,非要和我作对。我每次施法调控它,它都像个老太太一样,反应个半天,这才听我的指挥。
于是我停止了盲目的尝试,开始检查起丹炉中的火焰。此火取自雪谷之下的火灵脉,与普通地火相比,其蕴含的火灵力要强一些。但地火就是地火,无论多强,也总比不过太阳真火吧。
如果问题不出在火焰上,那就一定是丹炉了。我又放出一缕神念,围绕着丹炉一点点地检查起来。不多时,我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丹炉顶盖上裂开了一道小小的缝隙,肉眼几乎难以察觉。
炼丹讲究火候的掌握,也是对修士御气的考验。一旦丹炉上存在缝隙,那么直接影响炼制时的密闭性。难怪我先前炉火不听我使唤呢,原来是受到了外界气流的干扰,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差点阴沟里翻船了。
可问题是,这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