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卒们说起手足兄弟,刘荣会提起自己在长安,也有两个弟弟。
大的那个懂事些,但整日里摇头晃脑,咬文嚼字,颇是有趣;
小的更就是个憨货,动不动闹出笑话来,惹得宫内外啼笑皆非。
——兵士们说起母亲,刘荣则会说起自己的母亲栗姬。
说一些母子之间的日常,倒也让兵士们不时发出欢笑,莫名感到温馨。
而在兵士们聊起生活时,刘荣说的很少,更多的时候都在聆听。
听兵士们说自己的生活琐碎,柴米油盐、说自己的妻儿老小,左右相邻。
到起身要离开时,再默然举起酒囊,率先灌下一大口,又龇牙咧嘴一阵,方洒然抬手,对围坐于篝火周围的兵士们沉沉一拱手。
好像什么也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好像说的全是废话,又似是一句废话都没有。
就这么一路走,从睢阳东城门内,走到南城门,再折返经过东城门,来到西城门。
小半个晚上,睢阳五六万守军,竟是基本都见到了刘荣那张脸!
这就使得次日,当刘荣身着甲胄,手持利刃,出现在睢阳墙头上时,竟再也没人认不出那张仍带着青涩、稚嫩,却也满带着朝气的英俊面庞……
“公子也来守城了?”
“还有北军禁卒!”
对于北军,凡是汉家之民,便都不会感到陌生。
这支以关中良家子组成的精锐部队,几乎是汉家每逢战时,所组建起的每一支部队的中坚力量。
便说此番,大将军窦婴将兵二十万,东出函谷,驻守荥阳敖仓;
这二十万兵马,便是以北军三部校尉,共计六千兵马为骨干,以应召入伍的关中良家子为卒所组建。
毫不夸张的说:就算没有朝堂的征兵令,窦婴带着那六千北军卒,从长安一路往北走,走到函谷关时,也至少能将那六千人的精锐禁军,扩充为兵员十数万人的大军。
汉风尚武,民风至刚至烈!
就算没有征兵令,百姓入伍从军的积极性,也依旧保持在极高的水平。
而有了刘荣这五百北军禁卒的加入,睢阳之战,便也随之开始朝着有利于长安中央——有利于睢阳守军的方向倾斜……
“保护公……”
“——保护个屁!”
“——城墙总共就几丈宽,五百号人里外把我围了三层,气儿都不让我喘了!”
“——速去守城!!!”
城外,吴楚叛卒依旧在源源不断的发起冲锋。
城墙之上,梁国将士也依旧在拼死抵抗。
只是相较于先前,睢阳城的城墙上,多了一支五百来号人的‘机动力量’。
这支机动部队很是奇特:无论何时,都将刘荣层层包裹于其中;
但在确保刘荣安全的同时,也同样在城墙上呈整体来回移动,以弥补防守位置的空缺。
虽然只是挽弓射一箭、举剑砍一下,也足以让守军将士缓了好大一口气。
守城战最怕的是什么?
——防守位置出现空缺,又没能及时顶上,以至攻城一方先登!
一旦攻城一方先登,并在城墙之上形成据点,防线便等于被撕开了一道缺口!
就好似决堤的河水:一开始,只是一个指头粗的洞,但被水压冲的越来越开、越来越大;
想堵上,不知要花费多大的力气。
但有了刘荣这支五百人的机动部队,在睢阳城头这么来回走,整整一日,睢阳城头都没怎么出现防守位置空缺。
——左右不过有守军将士受伤/阵亡倒地,将刘荣层层护在中间的北军禁卒适时顶上一会儿,给城墙内的后备力量反应时间,以及时补上防守漏洞。
对于睢阳城这些新兵蛋子而言,凭五百人做到这个程度,很难。
但对北军禁卒而言,却不过是轻松写意——在保护刘荣的基础上,捎带手的事儿……
“行!”
“我下去!我下去行了吧?”
“都快去守城!”
终于,刘荣还是选择对这五百个榆木脑袋妥协,答应退下城头。
作为交换,这五百北军禁卒,至少要有一半上墙参战。
一番讨价还价之下,那队率司马终于答应:派二百人上墙,自己亲自带着三百人,寸步不离的保护刘荣。
但当城墙之上,那一个个因伤退出防守位置的梁国将士,朝自己投来期盼的目光时,刘荣终究还是没能继续厚着脸皮,心安理得的龟缩于后。
来到城墙内三十步的位置,龇牙咧嘴的挽弓,吃力的朝城外抛射;
身边的三百守卫,则分出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