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之所以建议扩编皇城司,有他自己的打算。
他现在只是个枢密使,表面上是大宋朝最大的实职武官,但是按大宋官制,枢密使只能在战事时调动军队,非战时不过是个空架子。
而蔡京是当朝宰相,官至太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他的两个儿子也同掌政事。
大宋朝的皇家祖制向来是扬文抑武,就算是平级的两个官也是文官高武官半级。
以他现在的官职和实力和蔡家父子斗,实在是力不从心,所以必须增加自己的实力。
可是,自己是武官,枢密使已经是武官的顶峰,已经是升无可升。
所以,他想到了抢夺皇城司权力的主意。
皇城司的衙门虽小,但是因为职能特殊,又只隶属于皇帝,所以权力极大,有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之权,还有见官大三级的说法。
现在皇城司的主事是汪必贤是童贯的故吏,是他一手提携起来的,也一向对自己马首是瞻。
一旦扩编了皇城司,自己可以暗中掌控皇城司,这样就可以增强与蔡京父子争斗的实力了。
蔡京当然看破了童贯的用心,所以,当他听说童贯提出这个建议,竭力反对,认为一旦皇城司坐大,恐怕尾大不除,后患无穷。
赵佶一时左右为难。
不增编皇城司吧,以现在朝廷的军力,加上经历了两次大败,而梁山经历这两次大胜,实力大增,此消彼涨,朝廷真的再无继续征讨必胜的可能。
可是,他也知道皇城司的权力极大,一旦像童贯说的增加编制,让皇城司坐大,恐怕真得会像蔡京所言会尾大不除,后患无穷。
童贯看出赵佶犹豫不决,知道他的担心所在,于是又奏道:“皇上,蔡相的担心不无道理,老臣建议委派一名对皇上忠心不二之人来统领皇城司,这样的话,就不会存在尾大不除之弊了。”
蔡攸冷笑,“童大人,您老所说的这个对皇上忠心不二之人,不会说的不会是自己吧?”
童贯淡淡地说:“老夫对皇上当然是忠心不二的,可是老臣却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在我们这里就一个最合适的人。”
几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童贯说的是谁。
赵佶问他,“童贯,你说的这个最合适的人是谁呀?”
童贯指了指站在皇上身边的张迪,“就是张公公嘛。张公公在皇上龙潜的时候就跟着皇上,‘忠心不二’四个字说张公公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张迪一听这话,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我不过是皇上身边的一个奴才,侍候皇上还勉勉强强,主持皇城司的差事,我实难胜任。再说了,我朝祖制,太监不可干政,不行,不行。”
其实赵佶也觉得张迪最适合这个差事。
什么人都有可能反皇上,唯独太监不会,因为皇上是太监的主子,生存的倚靠,没了皇上他们什么也不是,再说了太监也没有子孙,绝大多数不会有不臣之心。
赵佶斜了他一眼,有些不悦地问道:“张迪,你说你不行,那你认为谁行呀?”
张迪指了指童贯,“皇上,老奴认为这个差事最合适的人选恰恰是童大人,童大人多年以后执掌军机,通晓兵事,精明练达,而且忠心耿耿,童大人比老奴要强一百倍。”
童贯连声推辞,又举荐张迪。
两人你推我让,赵佶有些烦了,一挥手,“好了,你们俩个就别推来推去的了,这事由朕来做主,皇城司再增二百精干人员,由张迪主事,不过我身边一时也离不开他,就由童贯副之,从旁协助。”
童贯一听这话,心中暗喜,可是他表面上还是连连推辞。
赵佶恼了,一拍桌子,“童贯!,你敢抗旨吗?”
童贯这才喏喏拱手道:“老臣不敢。”
“不敢还说什么,时间紧迫,马上去各军各衙门征调精干人员,加紧实施!”
童贯跪下,“老臣领旨。”
有了皇上的旨意,童贯先从自己的贴身侍卫当中选了三十个人,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在其它衙门里选了一百多人。
其实,他最想选的人是林冲。
他之所以选林冲是因为那天他亲眼看见林冲和郎涛相斗。
郎涛的武功在他的几个部下里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在林冲面前没走几个回合就让林冲擒住了。
其次,他知道林冲和梁山的宋江和公孙胜有旧,宋江是梁山的第二把交椅,公孙胜是第四把,如果让林冲打入梁山内部,不但不会引起怀疑,还会得到别人很难得到的消息。
还有,他那天见赵幼悟和林冲在一起,见赵幼悟眉眼间对林冲颇有爱意。一旦这个林冲成了驸马,当今皇上的长辈,要是他成了自己的心腹,那对自己将来独掌朝中大权,是非常有好处的。
综合这几点,童贯决定不管用什么方法也一定要把林冲拉进皇城司。
几天之后,童贯一身便装,只带了个随从的小厮来那个客栈找林冲。
这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