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冷眼看着蔡攸,冷冷地问:“蔡大人,有何不可?”
蔡攸斜了林冲一眼,对高俅说:“高太尉,官职是朝廷名器,自我朝开国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能一下从一个正四品的左卫大将军连升三级升为从二品的兵部尚书,这样轻易升官置朝廷的脸面于何地?”
高俅嘿嘿冷笑了一下,“蔡大人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对了,我想起来了蔡大人现在是龙图阁学士、淮康军节度使,正好是正三品,升从二品是名正言顺,要不然这趟差事就请蔡大人辛苦一趟,怎么样?”
“你!你!你!”蔡攸气得连续说了几个“你”字,最后说了句,“你荒唐,国家大事,你怎么能如此儿戏?刚才我不是说了吗,我不能去……”
高俅哼了一声,大义凛然地说:“蔡大人还知道我们现在说的是国家大事,老夫以为正因为这件事是国家大事,而且形势危急,才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既然你蔡大人不愿意去,”
说到这里,他扭脸看了林冲一眼,继续说道:“那就只好让林大人去了,可是要林大人去却不授予合适的官职,让林大人如何统率那些骄兵悍匪?如何能平定内乱,内乱不平,国家如何能安宁?”
赵佶摆了摆手,“好啦,好啦,你们俩个不要吵了。”点手指了指童贯,问“童贯,你说说你的看法。”
童贯也觉得这么让林冲一下从正四品升到从二品多少有些过分,可是他认为林冲是自己的人,如果林冲能升到从二品的官,自己这一派的实力就增强了。
所以,他拱了拱手道:“老臣赞同高太尉所议。”
赵佶捋了捋胡须,沉吟了片刻,看了看林冲,又看了看蔡攸,“蔡攸,拟旨吧,封林冲为河东征剿大都督,领兵部尚书衔,钦差大臣……”
蔡攸看着赵佶,眼神有劝阻之意,赵佶淡淡地笑了笑,“朕还没说完呢,你以监军副使之职和林冲一同去剿匪。”
蔡攸怔了一下,他万万没想到赵佶会让自己跟着林冲去剿匪,而且只是个监军副使。
他还要再说,赵佶向他使了个眼色,不让他说话。
蔡攸只得去拟旨,林冲跪在地上谢了恩,却并没起来。
赵佶看着他问:“林冲,你还有什么事呀?”
林冲一拱手,“臣斗胆请皇上再下三道旨让为臣带走。”
“哪三道旨呀?”
“第一道旨意是给所有愿意受招安之人赦书,赦免了他们作乱之罪;第二道和第三道旨意,请皇上封曾头市的曾弄和他的五个儿子,还有宋江、卢俊义两人相应的官职,另外,对其它的受招安的人也赏赐些东西,以安其心。”
赵佶想了想,点了点头,又让蔡攸似了三道旨。
第一道旨意是赦书,赦免所有受招安之人的作乱之罪;
第二道旨意:封曾弄为步军观察使,曾家五子封为正七品的员外郎,辖下所部统归河东征剿大都督调遣。
第三道旨意:封宋江为步军观察使,卢俊义为观察副使,余下头领各有赏了些御酒,金银牌面,红绿锦段,表里之物,辖下所部统归河东征剿大都督调遣。
同时让高俅从禁军调二百锦衣校尉,再调了五百民夫和林冲、蔡攸一起去。
蔡攸把所有的四道旨意写好了,赵佶叫来掌印太监拿来玉玺用了玺,太监把那四道旨意交给了林冲。
林冲又谢了恩,这才和高俅和童贯从宫里退了出来。
两人刚出宫门,童贯拱了拱手,“林大人年纪轻轻就当上从二品的高官,老夫恭喜了。”
高俅也拱手贺喜。
林冲当然知道高俅和童贯两人让自己升官各自的心思,不过他还是非常客气地向两人分别鞠躬致意,“林冲能得此官,实在是两位大人的提携、栽培所致,林冲在此多谢了。”
三个人又各自客套了一番,拱手作别,各自回到自己的府里。
贞娘等人听说林冲连升三级成了从二品的大官,都满心欢喜。
夏婉秋吩咐茗烟让人在院子里扎了四座喜棚,上面结彩悬花,下面陈设笙箫鼓乐,又吩咐人去采买海味,酒肉,乾食等物,大摆流水筵宴,宴请街坊四邻和上门贺喜的官绅亲友。
林府一连热闹了三天,直到第三天晚上,贞娘特意让夏婉秋在后院里又摆了一桌酒,三个妻妾陪着林冲喝酒,边喝边唠家常。
一家人正欢欢喜喜地说着话儿,紫薇从外面走进来,走到林冲的身边,一脸喜色地说:“爷,家里来客人了,你还不出去接一接。”
林冲扭过脸问:用开玩笑的语气问:“什么样的贵客好大的谱儿,还得本大都督亲自去接?”
“爷去看看就知道了。”
“非得我去吗?”
紫薇笑着说:“不仅爷得去,大奶奶,二姨娘,三姨娘也得去,尤其是二姨娘,这位贵客可是二姨娘大大的恩人呢。”
李师师问:“不会是那位替我在绕凤楼受委屈的李姑娘吧?”
紫薇抿着嘴点点头,“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