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会受到很大的阻力,没想到是这种结果啊。&29378;&20154;&23567;&35828;&65306;&10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向杨希恩通报了自己的想法之后高克俭的提案立即受到了肯定,而当这份安排第一次公开向领内的臣属们宣布时得到的反馈效果却大出高克俭的预想。
这反映该怎么形容好呢,不冷不热?总之大家都十分平淡地接受了,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也没有人为了获得新任总督的位子产生激烈争夺。
本来还担心大家是忌惮杨希恩的威势才没有明确表现出态度,但随后的调查之中高克俭确认自己所见的反应就是大家的真实反映。说来实在是有些奇怪,似乎府内的家臣中多数人都对那几个总督位置缺乏兴趣。
对于在上次内乱中遭受过重大打击的弱势家臣来说,与其继续在残酷的政治之中摸爬滚打,不如将财产投资在陆佳慧创设的中南贸易公司之中享受坐地收钱的爽快感。这么做首先是向杨希恩表明自己对侯爵府的恭顺态度,其次也是这些人都明白以自己现在手上的势力根本没有能力控制住一个偌大的总督区,如果按照高克俭宣布的新法前任总督工作成绩不佳就无法将总督职位传给后人的话,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有信心说自己可以做到让杨希恩满意。
只是一任的总督还是给别人开路的角色,总督职位对于这些人来说顿时就变得没多少吸引力了。竞争总督职位就代表要放弃从中南贸易公司获得的利益,这对于已经上瘾的小贵族们来说可能损失还更大些,他们都知道杨希恩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这个总督的职位怕是没多少油水。
对于在上次内乱中站队正确的人来讲,他们现在的地位多数比总督职位更高也更稳固,如果让自己的家族成员去角逐总督职位,就要顾虑到自己有可能打破府内政治平衡的可能性,这么做对家族未来的前程不见得是件好事,大家都看得出来杨希恩是要削弱贵族在府内的发言权,自己为什么还要往枪口上撞呢?
退一万步说,这些人在内乱和帝国内战中充其量也只是站队正确而已。真正立下功勋的全都是不能兼任文职的武将和杨希恩从最低级提拔起来的文职,只是因为自己的家门高贵就恬不知耻地要求回报,恐怕会招致早就宣称过采用唯才是举为用人标准的杨希恩的不快,区区一个未必能继承下去的总督职位和未来皇帝陛下的青睐比起来,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结果真正对总督职位动心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无法认清自己的能力且急于获得权力的愚蠢之辈,一类是希望证明自身能力所以不惜冒险的怀才不遇者,想要辨别这两种人的区别相当容易,只要看看他们过去都做过什么就知道了。
前一类人很快就被高克俭辨识并排除掉了,后一类人的总数也不多,按照筛选程序进行分配的话可以说是刚刚好的数目,问题在于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原本效忠于西凉侯或益州侯的当地豪族,对于他们的忠诚度高克俭无法保证。
“情况就是这样,侯爷您认为该如何决断呢?”辨识臣属是否忠诚不是高克俭应该做的事情,他选择了向杨希恩如实上报情况。
“这些人当然可以用,问题在于怎么用才得当。”看完了高克俭列出的人选表,杨希恩答道。
“侯爷的意思是对他们采取一定程度的监察措施?”无论什么样的政府都不可避免地要存在监察机构,设立了监察机构才能确保地方政府的忠诚并且切实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这是保证国家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一环。
“啊,就是这样。”杨希恩点点头,“虽说总督适不适任在法理上由我这个侯爵来判断,但我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监察其他总督的施政上,因此必须有一个机构来代替我执行这项工作并将地方政府的情况随时向我汇报,这样我才能保证我的判断不失偏颇。”
“关于这个监察机构,属下倒是有个相当不错的人选想推荐给侯爷。”料到杨希恩会有和自己类似的想法,高克俭提前准备了对策。
“谁?”杨希恩饶有兴味地看着对方,好像是想知道高克俭心目中的人选和自己的内定人选是否重合。
“原陇州舰队的谍报参谋,黄骏驰。”高克俭信心十足地念出了黄骏驰的名字,“此人原本就有过监视张灵虎的经验,对于地方官员欺上瞒下那一套十分清楚,虽然他是个不错的军事情报官,但属下觉得还是把他的长处发挥在最适合的方面更妥当。”
“哈,你真是跟我想到一块去了。”杨希恩马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没错,原本我就是这个打算,无论什么样的官员想瞒过他的眼睛可不容易,剩下就是他本人愿不愿意。黄参谋的经历在新天水出身的你应该很清楚,我想他不会很喜欢继续担任这种生存在暗影中的工作。”
“说服工作就请交给属下来吧。”高克俭自告奋勇,“为侯爷尽忠是臣属的义务,还是尽量尊重本人的意愿比较好。”
“啊,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