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局嘛,该有人牺牲的时候,那人就是应该站出去,有大局观的人都能够理解。
只不过,很多时候理解归理解,还是要问一句:凭什么。
关于凭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自身没有那个觉悟,哪怕理解和最终去做,一定就是被逼的。
要是自己愿意,自然也就不存在被谁强迫。
讲实话就是楼令不愿意。
说私心,没有大局观,什么之类都好。
楼令爱晋国,可是又没有爱到不顾一切的地步。
论事实而言,哪怕就是看了“采桑”又怎么样,晋国会因此而亡国吗?
可别等上几十、上百年或更久之后,晋国最终给亡了国,再牵扯上某天一众卿大夫观看了“采桑”来说,就是因为他们做了那一件而导致亡国。
那并不是制定出什么战略。
他们没有统率数十万大军出征再搞得全军覆没。
造成逾越这种事情,多少诸侯逾越了周天子的规矩,又有多少大臣逾越了本国之君。
真要是情况会超级严重,一贯谨慎小心的宋国,他们的君臣会比他国君臣更在乎,没有那个胆子去做。
所以,晋国卿大夫要做的事情会严重,跟超级严重搭不上边。
再看看其余列国的反应,他们可能会存在看法,只是不敢说出来。
事实是什么?
楚国主动求和之后,列国众人对晋国卿大夫远比之前更为尊重。他们明确知道晋国卿大夫要做逾越的事情,顶多就是跟至交闲言碎语几句,公开场合一点都不敢谈及。
这种氛围对晋国来说挺好。
是对晋国好。
对晋君周可就显得很不友善了。
晋国的臣权超过君权会体现在很多方面,列国怎么反应有些平静呢?
那是因为晋君周目前还小。
作为一国之君却是年纪小,权柄落到大臣手里,对于春秋时代的人来说,他们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纯粹就是周公旦和周成王一块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周公旦大权在握到天下人对他篡位都认可的程度,结果周公旦平和地将权力移交到了周成王手上,周成王也善待了周公旦的后裔。
起码在春秋时代,没有人认为当权臣就会走上篡位的道路。
然后,算起来第一个以臣子之身成功篡位的是田氏代齐。
之前的商取代夏,周取代商,他们互相之间论起来是附庸关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臣。
简单来说就是,夏的“后”是共主,商的“帝”也是共主,也就是大家一样是部落(文明)之主,共主是全体诸侯中最大的那一位诸侯,而商部落和周方也是诸侯之一,算不上是篡位或篡国,只能是用“取代”这样的定义。www.kuailewx.com
篡位或篡国的“篡”本身就指向很清晰,君臣统属关系之下的反叛,以臣子之身进行了窃取。
“为什么啊?”智罃不理解楼令为什么非但不进行劝阻,看着反而像是要火上浇油。
楼令继续一脸的笑眯眯,反问道:“大舅哥是想继续内斗?”
智罃脸色大变,急声说道:“我可没有这种想法!”
“那外部的威胁更大,不好吗?”楼令问道。
智罃此时此刻才算是明白楼令的意图,以至于怔怔地盯着楼令看,好一会无法回过神来。
“仔细想想,令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些事情看着无法理解,每每总是到最后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我以前怎么会忽略呢?真是太不应该了!”
“是不是应该……,干掉赵武?”
智罃真的生出了将赵武干掉,使得与楼氏冲突点完全消失的想法。
有过一次覆灭的赵氏,他们的嫡系只有赵武存活。
智氏和赵氏是有婚约没有错,因为赵氏只剩下赵武这棵独苗,他一死可没有其他嫡系接棒,双方的婚约自然就不存在了。
楼令一直在原地等,等着智罃回过神来。
其实,成了卿大夫的楼令不用再那么小心翼翼,不想等智罃的话,并不是不行的。
只不过,楼令知道日常相处很多细节不注意,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或不在乎,总有人会非常在意。一次就可能结仇,次数多了累积变成大仇。
回过神来的智罃,他看楼令的目光里充满了热切,搞得楼令有些不自在。
他们来到郤锜的军帐。
“你们又凑一块了?”郤至早就到了。
军帐里面的人不少,卿大夫之中缺了士鲂,另有祁午、长鱼矫、魏颗等一些人在场。
中行偃特别多看了几眼智罃和楼令,能够看出好像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