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国家愿意给晋国上贡,真不是单纯因为晋国很强,主要是晋国讲规矩守原则,愿意保证小弟的安全。
“我们麻烦会很大。”中行偃不想当预言家,径直往下说道:“陈国和蔡国没有马上重归楚国麾下,不是陈国或蔡国不愿意,一定是楚国君臣没有接受。而楚国为什么不接受,诸位应该猜出来了。”
士鲂说出答案:“楚国就是要我们长期劳师远征。”
那一刻,郤锜的脸拉了下来。
话都讲得那么清楚,用得着费脑子去分析吗?
从一开始,晋国就有吸引楚军一再北上,消耗楚国国力的方案。
当时是郤锜一力推翻,后面连续取得两次大胜,胜利是很辉煌没有错,他们却要考虑无法一再取得重大收获的后果。
到了第三次大举南征,只是有相关迹象表明楚国用了“疲晋”的策略,几个卿大夫立马就神经很敏感地做出反应了。
所以能够看得出来,楚国暂时失去了争夺天下霸主宝座的信心,不复之前的霸气了。
郤锜能够听懂的中行偃在说什么吗?
话都讲得那么清楚,哪会听不懂。
只不过,郤锜有自己的三观,在他看来就是有人想毁诺。
“荀氏才第一次南下,开始计算得失了?”郤锜看中行偃的目光很不善。
范氏已经连续两年南下,第一次南下只是徒耗物资,到第二次暂时没有结果。
中行偃避开与郤锜的对视,说道:“先打完今年?”
不是谁都敢跟郤锜对视,尤其是在郤锜心情不爽的时候。
“算上今年,我家已经连续三年南下。我没有多说什么,你们倒是想要及时避免损失了?”郤锜可不是一个会藏得住话的人:“说好的精诚团结,一举击垮楚国,乃至于攻占楚国土地。你们只是在说说而已啊?”
话讲得很重!
中行偃立刻站起来,行礼说道:“只是提建议,绝对没有其它意思。”
郤锜面无表情地说道:“最好是这样。”
安坐着的士匄和士鲂在面面相觑。
从战略角度来讲,中行偃只是提出相关的担忧,没有做出任何的裁决。
奈何郤锜是一个极度强硬的人,决定要做什么事情,撞个头破血流都不会回头,哪里允许中行偃事情做到一半提出不同的意见。
“收起你们那些小心思,将眼前的事情办好。”郤锜做了警告,示意中行偃坐下,继续说道:“我们还没有遭遇失败。哪怕是败上几次,该执行就不能退缩。”
有相关的迹象了,只是事态并未危急。
晋国才是占优势的一方,哪有推翻既定策略的道理?
最重要的事情是,郤锜认为荀氏要脱离自己的掌握,起了比较大的警惕心。www.huanye.me
看看就知道了。
范氏一再吃亏,他们懂得什么叫体面,无法改变就默默忍受。
连最有抱怨资格的范氏叔侄都紧闭嘴巴,其余人瞎哔哔什么?!
如果郤锜是一名合格或优秀的政治家,他在敲了几棍子之后,怎么都应该给甜枣或是进行安抚了吧?
可是,郤锜根本没有安抚或是给甜枣,继续面无表情地说道:“不管子重有什么想法,我们明日拔营北返,退到郑国地界。”
中行偃、士匄和士鲂沉默行礼,表示遵令。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
全军指挥已经下达了命令,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自然是根据命令做相关的准备。
晋军也不怕即将撤离被人发现,当天就通知了一众盟友。
现在的郤锜巴不得子重率军扑上来,两边在“赭丘”重演两年前的一幕幕。
得到召唤前来助拳的列国,他们得知郤锜下达撤军的命令,不敢表现得欢欣鼓舞,看一个个笑得贼开心,多少能够看出想法。
他们一点都不想南下,迫不得已来了,能避免交战是谁都愿意的事情。
其中以宋军高层最是松了一口气。
宋国君臣一点都不想晋国与楚国的争霸这么快分出胜负,哪一边最终取得胜利,搞到最后受伤的一定有宋国的一份。
对于宋国来说,晋国与楚国一直打下去才是己方最有利的现状。
所以了,宋国为什么总有人喜欢当和事佬?他们不是真的追求和平,用那样的方式在拖慢战争进程而已。
回到自家营区的士匄和士鲂,两叔侄聚在士匄的营帐,再让无关人等退下,不得靠近营帐三步之内。
“中军佐什么情况,敢于奉劝中军将更改国策?”士匄是真的搞不懂。
士鲂刚才就在思考,说道:“荀氏今年第一次南下,不像是损耗过大,不想执行的样子。再次南下,可能会有荀氏的一份,但是绝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