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第一名董煜说:“若说我有什么诀窍,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就是对读书很感兴趣,很爱好。我是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的,我的考试成绩好,父母不会多表扬;我某一次考试考得差,父母也不会对我多指责。若是逼着我学习,只能使我产生逆反心理。”
人的体内有一种叫荷尔蒙的激素,在这种激素的作用下,人会变得激情饱满。兴趣具有与荷尔蒙一样的功效,它能给人带来无穷的激情与动力,这种激情与动力,促使人不断进步,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就。
学习也一样,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不断地获得动力,才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
关于学习中兴趣的效应,学者经过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西方的一些研究者分别研究了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兴趣和成就之间的相关,接近30%。然而这一关系也与性别、学科、年级因素有关,兴趣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高年级更强。这一结果与我国小学生数学能力协作组的研究结果(1989,1990)相吻合。我国小学生数学能力协作组的研究表明:四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和抱负水平与他们在相应的数学能力测验上取得的成绩有非常显著的关系;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三种非智力因素与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作用也有所增大,其中学习数学兴趣的作用,从四年级时的居第3位跃居到六年级时的第1位。关于情境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一些研究者提出,有兴趣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材料对学习成就有很大的影响。
2.兴趣对文本理解的作用。
对兴趣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充分的课题是兴趣对文本理解作用,这是兴趣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者采取不同途径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兴趣对文本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不因被试验者的年龄、文本类型(叙事的、说明的)、文本呈现方式(书面的、口头的)和理解测验类型(自由地、有提示地回忆、完形填空、多项选择和问题回答)的不同而有质的变化。
总之,兴趣一方面改善了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也就改善了学习的结果,导致了质与量上更优越的学习。这正像杜威(Dewey,1913)所说的那样,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
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需要后天的培养。
林强最初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使父亲高兴。临上学的前一年,林强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数学,每天由父亲出二三十道加减法题目,他总是很快就完成了。上学后,在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之外,父亲仍给他留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他也从不含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9年时间里,他一共做了105本练习题。林强慢慢开始爱上数学了。有时,为了一个证明,他要查找许多书,有时为了一道题,他走路、乘车、吃饭都在思考。平时,凡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他都极感兴趣。林强对数学的兴趣,其实最初是从他习惯了做父亲所布置的习题开始的,可见,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起来的。
孩提时期,是人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培养有益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成才有重要的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让孩子永远怀着好奇心
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就要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怎么不往天上跑?”“难道地里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吗?”牛顿对这种现象充满了好奇,并且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努力研究想要揭开这个秘密。最终牛顿发现,所有物体都有一个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物体的重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这就是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看到水开了,壶盖会被顶起来,很好奇,于是带着“为什么”去研究而发明了蒸汽机。
学习和生活中,能让孩子感到好奇的事物很多!碰到的时候,孩子也许会去问你,那么你是如何回答的呢?千万不要冷漠地对待或是不耐烦地一把推开或是支支吾吾随便给个答案,把孩子好奇的幼芽在刚萌发时埋葬。如果你不能解答,就鼓励孩子自己去查阅辞典等工具书寻找答案。让孩子带着好奇心去学习,他们学习的兴趣肯定会越来越浓厚。
2.鼓励孩子不断地积累知识
有过上学经历的家长和老师们,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学得懂、学得好的课兴趣浓,甚至盼着上那门课;而对那些学得不太好的课就没什么兴趣,哪天若是老师请假不上课了,还会特别高兴。这就说明知识的积累是兴趣的源泉。所以当发现孩子出现了偏科的倾向,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这门学科,把不懂的问题搞清楚,多去看相关的课外书,多去了解它,这样的话,一定有一天孩子也会盼着上那门课的。
3.支持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培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