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高尚缓缓说道:
“自鲜卑拓跋氏入住中原,凡三百余年,出现了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三世公称为膏梁,令仆称为华腴,尚书领户以上称为甲姓,九卿方伯称为乙姓,散骑常侍、大中大伯称为丙姓,吏部正员郎称为丁姓,甲乙丙丁此为四姓,朝中官位世代继承。”
“旧隋强天子,
不满门阀勋贵把持朝政,创科举,选寒士,我大唐立国之后,进取改革,去芜存菁,太宗文皇帝有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何其豪壮?”
“进士科于太宗皇帝一朝,位极人臣者十之二三,登列显位者十之六七,开元后,宰相之中,刘幽求、魏知古、陆象先、张说、卢怀慎、源乾曜、宋璟、苏颋、张嘉贞、裴耀卿、张九龄,皆为进士出身,何其壮哉”
说着,高尚神情突然变得落寞起来,幽幽道:
“然近年来,进士明经出身,列显赫者,却是屈指可数,怎能不叫人痛惜”
他说的这些宰相,确实都是进士出身,剩下的开元宰相,明经的也有几个,但是问题来了,他们是什么时候中的进士呢?
答:武则天时期。
而开元朝考中进士的,大多都是什么人呢?
答:诗人。
里面最出名的就
() {
$(''.infor).reve();
$(''#content'').append(''
是王维,王维是宰相之才吗?很明显不是。
所以说,武则天时期,为了抑制关陇贵族集团,大量征辟寒门士子,给国家贡献了一大批非常牛逼的人才,但是到了李隆基这里,贵族集团重新掌权,寒门士子登第的机会越发渺茫。
而做为科举当中,最重要的进士科,诗赋,成了能否中第的最关键所在,因此冒出了一大批千古留名的大诗人,却没有几个国之栋梁。
到了后来的唐宪宗时期,因为进士这一科目,大唐中枢展开了大规模的党争,也就是历史闻名的“牛李党争”。
问题就出在四年前,开元二十四年,一个名叫李权的考生,跟当时的主考官,吏部郎中李昂杠上了。
因为李昂的一句诗: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
其中耳临清渭洗,出自典故许由洗耳。
大概意思是,尧帝想要禅位许由,自命清高的许由严词拒绝,并连夜逃至箕山隐居,尧帝退而求其次,又派人去找许由,让他出任九州长,许由不愿听这些话,就跑到颖河边洗耳朵,表示不会接受。
所以这个典故到了后来,延伸为不想当皇帝。
然后那个李权就说,当今圣人正值壮年,没说要禅位,你洗什么耳朵呢?
这下子可把李昂给吓坏了,事情当时闹得很大,李昂被罢官,李权也被收押。
但却因此而引发礼部夺权。
专管科考的本来的吏部,这一次被一考生大肆奚落,没了颜面,礼部趁势而起,夺走主持科考的权利,而进士的官职任命权,则还是在吏部手里。
因为吏部官员从上到下,全部出身门阀,礼部的情况稍微好点。
渐而渐之,就形成了进士党寒门士族,牛党和任子党门阀贵族,李党长达四十年的党争。
高不危本来就只是残存了一丝希望,如今也被李琩彻底击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