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这是在形容宰相肚量大的话。
李隆基知道李林甫没有这样的肚量。
但李瑄有!
那句“好宰相”,说得就是李瑄。
正如李瑄所言,尊重一个大臣,才能得到死心塌地的效忠。
李隆基也想到从杨崇礼到杨慎矜几十年来为他主事太府的事情。
太府掌国库、仓库、两京市署等。
这样的位置,怎么可能造反呢?
“臣叩谢陛下,今后为陛下,为国家肝脑涂地,以报答陛下的信任。”
杨慎矜心中激动,再次一拜。
刚才李林甫提出要去问拿他府中的奴仆,他的心头提到嗓子眼。
还好在关键时刻,李瑄出班为他发声。
此时此刻,杨慎矜心中对李瑄无比感激,发誓倾尽杨氏家族,也要支持接下来李瑄的策令。
杨慎矜也属于弘农杨氏,他是自古杨氏中,最显赫的一支。因为他的高祖父是隋文帝杨坚。
可惜杨氏也是各过各的,几乎形同陌路。
五杨,只顾自己,不顾其他同姓。
另外,杨璹的一支,杨怡的一支,杨绾的一支等等,都没有丝毫交集。
他们关系太远,远到十几代。
相比之下,李林甫不甘心地回到座位上。
李隆基的一句话,除了更信任李瑄,还包含重大的信息。
但他无能为力!
就像是高力士一样,只要圣人宠信,不需要党派,一人就是一派。
李瑄就有这种趋势。
除了愤怒,没有言语能表达李林甫此刻的心情。
他认为李瑄的“宰相肚里能撑船”,是暗讽他小肚鸡肠。
包括文武百官也是这么认为。
就像李瑄曾经的《咏柳》一样,骂人不带脏字。
“启奏陛下,臣还有奏!”
杨慎矜回班以后,不待朝会继续,再次出列。
“讲!”
李隆基奇怪杨慎矜的举动。
“昨日杨度支检举比部郎中吉温在审理杜有邻案时,故意让柳绩诬陷杜有邻,以牵连太子。致使杜氏家破人亡。”
杨慎矜向李隆基禀告道:“臣已经将吉温关押至御史台,正在审问……”
群臣听到杨慎矜的此番言论,无不失色。
这消息可比妖僧史敬忠还要炸裂。
今天能朝堂是怎么了?
刚才搞杨慎矜,是李林甫在向李瑄发难。
现在搞吉温,剑指李林甫。
杜有邻案,圣人交给李林甫审理,而李林甫则让自己的头号爪牙吉温操办。
李林甫知道今日要面对这件事情。
他以为是在大胜的情况下,谁知韩朝宗这个老贼反水,再次被打击威望。
“右相,吉温是你用的吗?他是个不良人,你也敢用?”
李隆基面有愠怒,向李林甫说道。
他早就看吉温不顺眼了,这家伙獐头鼠目、贼眉鼠眼,一看就不是朝廷命官。
“启奏圣人,吉温有些许才干。在比部的官职上,没有任何过失。臣认为杨度支是一面之词。杜有邻案已经结案大半年,如此重大的事情,杨度支却偏偏这个时候说,他意欲何为?”
李林甫出列把话说一半后,转向后方的杨钊。
最后,李林甫又向李隆基一拱手:“臣觉得杨度支无非是得到道听途说的消息,就向御史台告状。”
李林甫一直看不起杨钊。
果然这家伙投入李瑄的怀抱。
他反将一军。
如果杨钊是几个月前就得到这个消息,就是隐瞒不报,别有用心。
如果是最近得到这些消息,没有其他人证物证,就是流言蜚语。
“杨度支,伱如何得知此消息?”
李隆基将后排的杨钊叫出来。
关系到太子,如果早早得知,而不上报,则是欺君之罪。
“回陛下,臣……臣是最近在坊市上听说。”
杨钊心里苦啊!
他哪想到李林甫有这一手。
其实他在过年之前,与吉温喝酒,从醉酒的吉温口中得知此消息。
虽是酒后之言,但绝对够吉温喝一壶了。
但欺君之罪却也坐实。
为推脱这样的罪行,他只能说是最近才得知。
无论是何时,杨钊第一时间想的是保全自己。
到时候再向李瑄解释。
“杨中丞,吉温有无说什么?”
李隆基面色又不好看了,问杨慎矜。
“启禀圣人,吉温拒不承认。”
杨慎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