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放弃豪宅,将经费用以慈幼堂、济生堂,让长安百姓觉得李瑄高风亮节。
无数人希望李瑄此次能留在长安,但注定不能使人如愿。
杨铦的宅基地,除了李瑄,没有人敢接手。
李瑄迟早会走,他们害怕杨氏报复,杨铦的脸丢尽了,一定会不择手段。
所以李瑄只是将这块宅基地插在他的记号,弃之不顾。
不久后,李隆基宣布,十月下旬起驾前往华清宫温汤,让文武百官和内侍省、尚膳局、禁军等做好起驾准备。
今年他去得更早,也更为懒散。
李瑄向李隆基请求十月下旬带着妻子前往安西,但李隆基挽留李瑄到明年春天。
但他不想久留长安!
无奈之下,李瑄再次入兴庆宫观看蹴鞠比赛的时候,又以整训士卒,准备西征,覆灭大食为由再次请求。
李隆基想到他的万世功绩,这才同意。
这段时间,李瑄除了去拜见另一个岳父裴泛和去宋国公府后,基本上在家中陪伴妻儿。
他是边将,不与其他官吏交谈,甚至谢绝以前的属下拜见。
该见的,在宴会上已经接触过,李瑄没有过多聊的。
是敌是友,下次回来,自会有分晓。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十月上旬的一天,李瑄与王维、杜甫相约,前往长安城西白鹿原秋游。
杜甫无官,王维半官半隐,李瑄位极人臣。
杜甫忧国忧民,渴望展现抱负而不得。
王维心灰意冷,追求辋川的隐逸。
李瑄将要付诸行动去造反,他有可能千夫所指,背负骂名。
但他的执念坚定,跳脱封建思想的枷锁,让他不顾一切。
十年韬光养晦,其间心理波折。终要承受住考验。
当他们路过白鹿原上一所菊花盛开的小院落后,李瑄吟出这首后世脍炙人口的“赏菊诗”。
那“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惹人联想,代表李瑄此刻的心境。
也让杜甫、王维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