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晚,他们在驿站内的烛火下,促膝长谈。
明明国家危急,安禄山还占据东都,在李岘的视角中,河北扑朔迷离。
但李瑄却谈论政务,总结上次失败的原因,如何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何重拾道德礼法,改变天下的风气。
尽管李岘插话,表示对吐蕃、回纥的忧虑,但李瑄依旧不在乎。
最终,李岘明说下,李瑄才说出“最大的敌人不是安禄山,更不是吐蕃回纥,而是国家的内部;最大的困难,是为变革;最大的梦想,是百姓温饱。”
安禄山之流,谈笑之间,樯橹灰飞烟灭。
惟有被叛军占领、劫掠过的地方,需要倾心去处理。
李岘感动得落泪,他觉得自己小心眼,先前还因为李瑄政变耿耿于怀,入长安没有明确的打算。
不论李瑄将来如何,李瑄还是一心为百姓的“小相公”。
那天晚上,他当即表示:秦王伸张正义,下官愿助一臂之力。
李瑄振奋,两人相拥而睡。
次日,李瑄和李岘携手回长安,并向李隆基举荐李岘为尚书右仆射。
为大唐的第二名宰相。
“右仆射不必多礼。”
李瑄正在处理政务,他放下笔,请李岘入座。
李泌闲云野鹤,没有官职。
他一再拒绝李瑄的任命。
李瑄与李泌更多是商议军事,政务一般先与李岘商议,然后再召三省六部的官吏到议事堂。
李岘的才干,李瑄非常认可。
他觉得历史上,李隆基、李亨、李豫爷孙三人都不会用李岘和李泌。
别看李岘五次拜相,六次官拜尚书,实际上被掣肘的非常厉害。
从宦官,到大臣,都能在踩李岘一下。
犯颜直谏,又不被采纳。
主要是安史之乱后,政事堂的改革,使宰相不能像开元天宝那样强势。
权力也远远不如。
“秦王所言的锦衣卫制度,我认为对地方多有冲击,长久以来,恐难遏制。”
李岘落座后,最先向李瑄提出这个问题。
按照道理来看,锦衣卫能直达乡里,与百姓交谈,非常高效。
哪个地方县令与豪强大族勾结,百姓道路以目,锦衣卫可以直接上报。
但这就和贪官污吏一样,如果没有人治锦衣卫,随着承平日久,必然被腐化。
这是人心**使然。
不论是锦衣卫百户、千户,和地方官吏勾结,还是锦衣卫因为私怨、政绩,诬陷地方官吏,都会出现悲剧。
更怕的是,地方官吏因为畏惧锦衣卫,依附在锦衣卫下面,产生本末倒置的风气,影响全国。
“延鉴误会了,锦衣卫可监察地方官吏,地方官吏也可以举报锦衣卫,两个衙门互相监管。地方官吏如果身正不怕影子斜,不需要畏惧锦衣卫。”
李瑄知道,即便如此,玩忽职守,沆瀣一气的事情还会发生。
反腐是持续的。
今日李瑄信任的大臣、将领,明日变成一个贪官,李瑄毫不意外。
朱元璋剥皮充草,依旧遏制不住人性的贪婪。
“下官觉得秦王建立的锦衣卫,地方不容易监管。”
李岘还是有忧虑。
锦衣卫会成为地方官吏心中的阴云。
“现在是乱世,国家还未大定,豪强、贪官遍地都是。二十年后,我再次削弱锦衣卫。另外,我打算令诸郡、县衙门,设立缉捕快手,简称捕快,专侦缉捕。另外朝廷开缉捕科,及第可任捕头,县捕头为从九品到从八品,可凭借功绩晋升至大理寺、刑部。”
“以专门执行缉捕犯罪的捕快,代替县兵。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监视锦衣卫。”
李瑄向李岘说出自己的计划。
本来一个县中,只有县令、县丞、县尉三个职事官。
其他的六曹都是流外官。
现李瑄再加一个职事官,捕头。
捕头干的好,可以升职为县尉、郡别驾,甚至大理寺、刑部。
历史上的捕头地位并不高,甚至捕快还有“衙役”之称。“役”并不是一个好的形容。
现在如今衙门的差役、皂隶,更是底层中的底层。
但李瑄认为,断案、缉捕,为地方大事。
没有水平的话,冤枉一个好人,比放走十个坏人更令人寒心。
捕快需要高素质人群,特别是捕头,要丰富的学识,聪明能随机应变,敏锐有刑侦能力。
这样才能维护好一地治安。
另外,连普通捕快都要捕头亲自挑选、招募,必须识字,为流外官,不再是皂隶。通过考试晋级为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