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明还十分迂腐,奏折讲究非常多,他可不想被别人逮到什么小辫子。
在思考间,朱雄英就没有注意周围,直到撞了一个人身上,才回过神来。
抬头一看,才发现撞到了自己的老爹。
朱标没好气的说道:“怎么了?魂丢了,老远就看到你魂不守舍。”
朱雄英嘿嘿笑道:“儿子哪有?只是在想皇爷爷交给儿子的事情。”
一听说朱元璋又交给了朱雄英差事,朱标打了个寒颤:“不会又是推行法治之类的得罪人的活吧?你上次把整个淮西将领得罪了个遍!要不是我豁出去这张老脸,他们现在还在记恨你呢!”
朱雄英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他当然知道自己的老爹在后面给自己擦了不少屁股,自己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的推行大明律,背后也有朱标的推波助澜。
“儿子保证,这次的差事不会得罪任何人,明天上朝,您就知道了”
朱标伸出自己的手,在朱雄英的头上拍了拍,叹了口气:“爹老了,但还不糊涂,只要是对百姓有利,对大明有利,你就放手去做吧,爹给你撑腰。”
说完,也不管朱雄英的反应,自顾自的离开了。
朱雄英眼睛一酸,自己的父亲还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在爱自己的。
在春和宫将自己的思路都写进了奏折后,还是有些不放心。
“李景隆,你进来。”
李景隆揉了揉眼睛:“殿下,怎么了?”
“去将刘三吾,徐子卿给我叫过来。”
李景隆瞬间瞪大了眼睛:“现在?宫门已经落锁了啊。”
朱雄英随手将自己的腰牌丢了过去。
“拿我的腰牌去,现在就去。”
过了半晌,徐子卿和刘三吾就出现在了东宫。
徐子卿倒是还好,但是刘三吾毕竟年纪大了,满脸的疲惫。
朱雄英歉意的道:“打扰您休息了,只是学生有些事情实在是拿不准,想请您二位帮着参谋参谋。”
说完,将写好的奏折递给了二人,二人最开始有些无奈,什么奏折需要这么晚看,结果越看越精神,看到最后不由得拍手叫好。
刘三吾激动的问道:“这奏折是殿下写的?”
朱雄英点了点头,恳切道:“但是其中有一些细节,还是需要商榷,毕竟我没有真的去驿站看过,也对底层百姓的生活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还需要二位帮我修改一番。”
徐子卿的内心也很震撼,吴王殿下的想法确实天马行空,但仔细想来,确实有可行之处,如果运行的好,每年能为国家增加几十万两的收入也不是不可能。
三人经过一晚上的探讨,终于确定了所有细节,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第二日早朝,中书舍人刘三吾代吴王殿下上驿站开源折,震动朝野。
户部尚书杨思义掌管着大明的钱袋子,自然对钱粮之事最敏感,但是涉及到驿站这等军用设施,还是有些慎重。
杨思义皱眉道“启奏陛下,吴王殿下想要为国缓解财政压力是好事,但是贸然将驿站的部分划为民用,是否会对传递军情产生不利的影响啊?”
太常寺卿吕本也附和道“是呀,历朝历代的驿站都是传递官府府文书,更换信使的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如果为了开源而对公事产生影响,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其实对吕本而言,这驿站改革会不会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他根本就不关心,他只是觉得吴王刚刚推行大诰,现在整个刑部都对他俯首帖耳,如果再因此事,让户部对他产生好感,那可真是悔之晚矣!
户部尚书杨思义一向自诩清流,对他们世家豪族一向是不冷不热,对淮西勋贵更是弃如敝履,只忠于陛下一人!
要知道户部可是掌管着天下钱粮,到时候吴王殿下同时掌握户部和刑部,自己等人再难对他产生威胁!
对于群臣的反应,都在朱元璋的计划中,转头看了一眼兵部尚书杨兵。
军用设施一直是兵部的统筹范围,但是杨兵却好像是个没事人一般,看着刘三吾与吕本人等人争议。
“杨兵,这事你们兵部怎么想的?”
突然被朱元璋点名,杨兵愣了一下,其实历朝历代兵部都是朝堂六部的重中之重,但是大明不一样,大明有自己的军事统帅部——五军都督府!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兵部都在给五军都督府做一些打杂的工作,除了工部外,他一直是六部尚书里面最透明的存在。
“回陛下,臣觉得吴王殿下的建议并非不可行,只是怕施行的时候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如传吴王殿下过来,为大家仔细讲解一番如何?”
朱元璋点了点头,吩咐道“去国子监,把吴王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