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作为对臣子的赏赐,经常有尚书、侍郎等职位被作为加衔授予。是否担任实职,一般人并不清楚。
朱由检登极之后,看着满朝尚书侍郎正卿少卿,甚至还要思考他在实际担任什么官职。所以他把加衔独立出来重新确定,授予朝堂官员。地方则因为加衔的御史、侍郎有相应职责,被他加上南京二字区分。
以后的实职差遣,自然由职位决定。勋级、爵位这样的勋爵,授予有功之臣。
散官则被朱由检定为寄禄官,负责确定品级俸禄。
勋禄因为财政困难,朱由检暂时不打算单独发放。大明财政税收一团乱麻,朝廷实际拿到的钱粮只有几百万,连官员品级俸给都要发放折色,自然不可能另外发放勋禄。甚至连需要发放俸禄的诰命夫人,都要慎重授予。
散官、勋级的调整,是朱由检在为以后调整财政税收和官员俸禄做准备,所涉及的利益,自然不是小数字。
虽然朱由检没有明说,群臣暂时也不知道这一点。但是想想所有官员的散官、勋级都要更改名称,房壮丽、袁可立觉得这种工作量实在恐怖。有心劝皇帝不要改动,又看出这是在配合磨勘法推行。
房壮丽作为吏部尚书,不可能在磨勘法上和皇帝唱反调,否则他这个和张鹤鸣一样年过七十的吏部尚书,会被皇帝以“不愿做事”勒令致仕。
袁可立则因为前面已答应皇帝推行磨勘法,这时候不能唱反调。如果他早知道皇帝推行的磨勘法这么麻烦,当初就一定不会答应。
想想散官、勋级到底和实职无关,调整出现纰漏也能及时补救,两人勉强接受了这个调整,决定让下面的官员忙一点。
只是为了减少工作量,袁可立想到皇帝说过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说道:
“陛下,现有官员散官、勋级不宜改动。”
“可以在调整职位时,陆续进行改动。”
朱由检点头应允,说道:
“那就这样定了,争取在三到五年内,把所有官员调整一遍。”
“文官三年一考,武官五年一考,要在考核后重新授职时,确定新的散官勋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