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本是来与董卓报喜的,也想让董卓明细一番账目,不要让他与贾诩之间产生误会。www.chunqiuwx.me
没成想,董太师也是真汉子。
虽然掏钱的时候有过犹豫,可一旦真的掏出去后,董太师便也不再过问,对具体细节也没有刨根问题,显然这些他都没有放在心上。
他此时真正在意的,反而是教导刘协兵法。
经过一月的学习,董卓在理论方面并不会再用兵书中的经典考验刘协,而是直接以兵事实例让刘协写一篇策论出来。
其中战事,也并非只有古代的经典例案,反倒是董卓自己生平经历的战役居多。
从河湟谷底到祁连冰雪。
从贺兰山阙到河套高地。
再从表里山河到旷野平原。
董卓将自己亲身经历与各地风貌结合,仔细教导了刘协应当如何行军、扎营、运粮、破敌的种种技法。
若不是因为无人记叙,单单是董卓的这些经历与感悟,都够写出一本不错的兵书出来。
理论多策问,实战自然也不可能只将士卒当做棋子,进行抽象的简单布阵。
弓弩、车兵、步兵、骑兵混合、重甲格斗骑兵、弓弩骑兵……
每个兵种,都被董卓各自挑分出来,让刘协能够认识到其特色与用法。
特别是重甲格斗骑兵。www.baihuayd.com
自汉匈之战以来,大规模骑兵长途奔袭战术已成主流。
无论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还是勒石燕然的窦融,都是采用这套战术在漠南围歼匈奴有生力量,达成了彪炳史册的军事成就。
这套战术,已经成为对付异族的公认主流战法。
董卓长于边境,勋因胡虏,所以这战术也是他最擅长的战术。
刘协对于骑兵驰骋一事也异常神往,但这并不妨碍刘协对着董卓泼冷水——
“太师,骑兵作战,对待异族自然是无坚不摧、无往不利。但之后的敌人,却很可能是在中原啊!”
边塞与中原,作战兵法大不相同。
之前董卓也教育过刘协,让他不能将孙膑的经验套到现在。因为孙膑经历的战事,西不过关中,南不渡淮河,又车兵居多,难以复刻。
而现在,董卓擅长的骑兵奔袭战术,显然也只适合在塞外对付异族,而不适合于中原破敌。
中原大都城坚墙厚,有名有姓的关隘更是不计其数,地形复杂,山川交纵,很多地方都不适合骑兵行军,更不用说大规模的奔袭。
蜀地之山,危乎高哉!
江东之河,雄伟难渡!
还有八百里太行山,也只能从几处狭窄隘口挤过去。
西凉骑兵虽然精锐,但却并不适合这些恐怖的地形,所以刘协才说董卓的这套战法并不适合中原。www.chunri.me
董卓在政事上经常任性而为,独断专行,可在战事中居然格外听劝。
或许是因为董卓知道,如果在战事中不听劝,那可是真的要死人的!
而且,还是不能做任何补救的死人。
加上董卓自己也亲身经历过关东诸侯联合讨董的战事,所以对这点认识更加深刻。
西凉骑兵在洛阳盆地中根本无法施展开来。
所以,董卓可以凭借着骑兵的优势屡次击败北面、东面这样较为空旷地形的联军,却极难防住从南面山地中打上来的孙坚。
加上孙坚的士卒本身就是以善于奔走的丹阳精锐组成,如此优势加成下董卓的骑兵更加难以抵挡,所以才导致被孙坚打入皇宫,并且捡走了传国玉玺。
“如此,势必要练成一支可以在狭小之地闪转腾挪的部队出来,并且配合以相应的战法。如此,才能在中原之争中走到最后!”
这就是刘协的论断!
“中原作战,确实需要一支破关精锐。”
刘协主动提议:“万事未雨绸缪,自会水到渠成。而今虽不是战事,但早些准备也是极好的。”
关中受灾,关中未来两年肯定是应当以休养为主,不会主动出兵。
但是练兵却已经迫在眉睫。
因为关东诸侯经历黄巾之乱和诸多群寇的洗礼,手上或有意,或无意,其实都已经训练出了这么一支兵马。
比如孙坚麾下的丹阳精锐、长沙虎士。
曹操手中即将成型的青州兵。
以及袁绍手中击败了白马义从,后来帮助袁绍一统河北的大戟士。
虽然董卓的西凉铁骑在平原,在边塞作战依然是无敌于天下,但在适应平原作战方面,关东诸侯却已经不知不觉走到了前面。
刘协说的有理,可董卓毕竟用了一辈子的骑兵战法,对刘协迫切练兵的心愿不置可否。
但董卓也不想扫了刘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