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鹰扬等人在听闻李一豪种种劣迹之后,又听见百姓们的哭泣声,不禁将一口苦涩咽下喉咙,低垂着头默然无语,悔意如同浓雾般弥漫在他们心头。原本只求保全清名,如今却不得不吞下这番苦果,反让自己蒙上了恶名。林小风见无人再敢出言反驳,微微松了口气,一切正如计划那样步步推进。他适时调整情绪,面上浮现出哀痛之色,言语愈发激昂:
“李一豪李大人,便是你们心中所谓的国家栋梁吗?陛下历经千辛万苦才打下的江山基业,而京城之内尚且能乱成这般模样,试问陛下的心该有多痛啊!尔等可曾深思过?李一豪愧对国家的信任,愧对祖宗的遗志,更愧对天地神明!而你们这些表面上光鲜亮丽、站在干岸上的人,就真的那么干净无暇吗?微臣深知,在座有人甚至视李一豪为楷模!吾劝告各位,不妨各自深入内心,审视自己的良知,将尘垢晒出来,好好洗涤一番!要知道,如今看似海晏河清的大靖江山,其真正的忧患并不在于边关要塞,而在于庙堂之上。朝廷每烂一处,国家必将溃败一片!望诸位能够深思熟虑,切勿让家国大义毁于一旦!”
言毕,林小风背手而立,那股凛然正气犹如一座巍峨山岳,矗立在人们眼前,他的气势非凡,令人敬畏不已。
果不其然,靖江帝闻听此言后,那双威严的虎目中闪烁出晶莹泪光,仿佛是百姓疾苦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悲悯。他激动地走上前去,厚重有力的手掌重重拍在林小风坚实的双肩上,话语中饱含着感慨与决心:“林爱卿所言深得朕心,字字句句犹如暮鼓晨钟,振聋发聩,真可谓言之有理也!”
林小风面对皇上的肯定,面色更为沉痛,他的脸上写满了对百姓困苦的忧虑以及对职责坚守的决心,嘴唇紧闭,似是在压抑着胸中滔滔涌动的情感。他以低沉而坚定的声音回应:“陛下,臣之所言不过是尽人臣直言不讳之责,恪守忠恕之道,实乃为人臣子最基本的要求,臣不敢居功。”
靖江帝闻此言,不禁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期盼与无奈:“倘若我大靖朝所有臣子都能如林爱卿这般赤诚肝胆、一心为国为民,何愁我大靖江山不能兴盛不衰、国泰民安呢?”言语间流露出对林小风品质的高度赞扬。
林小风听罢,愈发谦逊地低头回道:“陛下过誉了,臣只是有幸身处明君之下,得以施展微薄之力,犹如鱼儿得水、鸟儿展翅般得以翱翔天际。臣担当不起如此高赞,仅是以一颗向往忠诚正直之心,效仿那能飞越重洋、志向远大的鲲鹏罢了。”说罢,他连忙欠身逊谢,面上的表情既显得惶恐又充满坚毅,恰似一位矢志不渝、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士大夫形象。
那群浸泡在污水中的学士们,听着马车之上的林小风与靖江帝互相赞许,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悲凉,他们自诩为清正廉洁之人,如今却仿佛被那些善于逢迎拍马之辈抢占了道德高地,这种败北的滋味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令他们颜面无存,内心深处一片荒芜。人群中,不断有人带着沮丧和迷茫询问:“我们还要继续这样跪着吗?”
蔡鹰扬闻此议论声,心如刀绞,终于按捺不住站出来,他满腔热血地辩解道:“陛下,李一豪固然罪孽深重,但面对天灾**,又有谁能独善其身呢?靳临坊地处低洼地带,治安状况恶劣,仅凭这一点就要将李一豪问斩,实属不公!臣对此判决不服!”此言一出,靖江帝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怒喝道:“住口!证据确凿,你竟然还敢强词夺理!”
就在靖江帝准备发作之际,林小风适时插话进来,声音沉稳有力:“陛下,不妨让他们前往北廊坊走一趟,臣已预先做了妥善安排。”靖江帝听罢,赞赏地瞥了一眼林小风,暗自佩服其言谈举止既机智又令人信服,相比之下,身边的王公公愈发显得庸碌无能,无所作为。
此时此刻,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水面上,映照出一幅奇特的画面:一边是泥泞不堪、满脸疲态但仍坚守立场的学士们,另一边是高高在上的靖江帝,以及在一旁运筹帷幄、举手投足间尽显智慧的林小风。这场关乎人性、权力与正义的较量,在这污浊的水面之下悄然上演,而每个人物的命运都在这一刻悄然改变,或悲壮、或挣扎、或妥协、或坚定,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靖江帝的怒气如同暗潮汹涌,积聚在心间难以平息,他愤然地瞪视着身边的王景文。然而,王景文对此毫无察觉,面露困惑,浑然不知所措。靖江帝心头火起,一语定乾坤:“准了!即刻启程前往北廊坊!”随着这一声令下,马车调转方向,朝着那未知的前方疾驰而去。
林小风并未急于跟随,而是选择返回自己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