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复国大乱炖(1)
陈胜吴广,刘邦,项梁……
如果只有他们几个,怎么也称不上天下英雄。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天下英雄出我辈,英雄大减价,需要更多的英雄站出来!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点燃的这把火,彻底点燃了天下人心中的英雄帝王梦,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田间地头,瓜田李下,有机会大家都想试试!
首先是武臣,前文曾经说过,武臣,陈县人,陈胜的朋友,被陈胜委任为大将军,率军攻打原来赵国的土地,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
武臣一路向北,从河南省滑县的白马津渡过黄河,武臣与已经灭国多年的赵国本没有渊源,但是他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又有两个大智囊随行,事半功倍。
到了赵国旧地以后,武臣采纳陈馀张耳的建议,开动宣传机器,以赵国的拯救者自居,劝说各地的赵国旧人跟着自己造反。
上兵伐谋,武臣这一招起效很快,赵国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她位于北地边陲,自春秋脱离晋国独立以来一直过着四面受敌的日子,西边是强大的秦国,东边的是齐国,南边有魏国楚国,北边有匈奴,个个都想咬她一口。
要想在这种地方活下来,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敌人狠,你只有比他们更狠,历史上赵武灵王曾在推行过赵国版的改革开放:胡服骑射,希望引进胡人彪悍的传统,改良中原人旧有的民风民俗,这一招对赵国的发展曾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过改良的赵国民风彪悍,被秦国灭亡以后不服气的大有人在,看到有人领头,顾不上是不是赵国原来的王族血统,纷纷来投奔。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武臣大力包装自己,封自己为“武信君”,这个名字起的非常有学问,既有武力,又讲信用,称为君还十分的文雅,同时代的项梁也自称为“武信君”(武臣先叫的),可见这个名字就如同后世的“及时雨”“呼保义”一样,是个非常提升自己知名度的好名字。在这双管齐下的宣传手段下,武臣很快招募了上万人,然后连续攻克了十几座小城,声势巨大。
但是赵国地域辽阔,光是打下几座小城不顶用,为了快速扩大战果,提升知名度,武臣决定打下范阳这个赵国旧地的大城市,范阳就是现在的河北省定兴县,武臣等不及春风化雨,必须用雷霆手段让那些不投降的官员明白,范阳这样的大城市就被拿下了,其他小城干脆主动投降吧!
就在武臣筹划怎么攻打范阳的时候,手下一个谋士站了出来,给武臣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这个谋士叫做蒯通,原名蒯彻,后世因为避汉武帝刘彻的讳,被改名为蒯通,前人为后人改名字,也算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发明,没办法,先人后人不重要,地位才是关键,从来都是为尊者讳,不是为先人讳。
蒯通当时刚刚出道,知名度很低,但是大家要记住他,在后来的楚汉之争中,他在韩信手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为范阳本地人,蒯通口才出色,擅长辩论,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听到武臣率兵准备攻打范阳的消息以后,蒯通萌发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决定为家乡的安危尽自己的一份力,也想借此机会为自己找到一条青云之路,所以构思出了一个大胆而又可行的办法。
他首先找到范阳县令徐公,说道:我是范阳的百姓,名叫蒯通,我私下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表示哀悼。尽管如此,我又祝贺您因得到我蒯通而获得生路。
这话说的很狂妄,如果范阳县令是项羽,蒯通这主意立马就随着脑袋一起搬家了,不过蒯通的功课做的不错,对范阳县令做了调查,知道范阳县令徐公是个非常有气量的人,所以给他来个先声夺人。
徐公听到蒯通这么肆无忌惮的讲话不但没有生气,还非常客气的问他:您为什么要哀悼我?
蒯通说道:你做县令已十多年了,范阳地界就这么大,你这些年严厉执行秦国的刑罚,杀人无数,还有许多人被处以各种残忍的刑罚,比如砍胳膊砍腿,切鼻子,脸上刺字什么的,有道是:搬倒了葫芦洒了油,杀人不死反为仇。这些人虽说有些事罪有应得,但是他们自己不这么想,不但不认为你是在执行法律,还会认为是因为你才把他们搞成现在这个样子,所以都把账记在你头上,早就想杀你全家了,只是秦朝政局稳定,他们不敢!如今天下大乱,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起义来杀你报仇雪恨,所以我来哀悼你。
徐公天天在为这事发愁,听到蒯通一番高论,意识到救星来了,赶忙非常谦虚的问道:您为什么祝贺我得到先生就获得生路呢?
蒯通胸脯一拍说道: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做,我保证你能躲过这场灾难。
蒯通把自己的想法这么一五一十的摆出来,徐公真的就相信了他。
于是蒯通就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先是投奔了武臣的军队,利用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接触武臣的机会,成为他的谋士,等到武臣决议攻打范阳的时候,蒯通站了出来,把蓄谋已久的说词和盘托出。
他告诉武臣,他有办法可以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