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的权益就这样被名誉董事长和中小股东夺取。
楚怀王宣布合并吕臣项羽的部队,由自己统帅,任命刘邦统领砀郡兵马,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号称鲁公,封吕臣为大司徒,吕臣父亲吕青为令尹。
权力分配完成以后,楚怀王的野心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他需要在董事会中配置一个忠于自己的代理人,这样他才能持续的获得影响力,成为有实权的领袖。
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此时正在楚国访问,没有错,正是之前和宋义有过接触的高陵君。他觐见楚王说道:我在之前来的路上遇到贵国的宋义将军,他推论武信君的军队会失败,结果没过几天,武信君果然败了,军队还没有开战就能预见结果,可见宋将军是个懂兵法的人。
高陵君是随口这么一说,还是与宋义熊心合谋,历史没有记载,但是这个时机非常的微妙,就好比打牌,怀王刚听牌,就有人点炮了。
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宋义与高陵君合作导演了这出戏,高陵君作为一个重要友好邻邦的官员,在楚国说话有一定的分量,他外国人的身份又可以洗清合谋的嫌疑,由他来推荐宋义再合适不过,而且,不久以后,宋义的儿子就被齐国任命为相国。
这里读者可能会有一个疑问,高陵君帮助了宋义,还任命宋义的儿子为相国,那么齐国得到什么好处呢?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宋义出任大将军,不单单是楚怀王在楚国内部的权力代理人,还会成为齐国在楚国的利益代理人,为了控制宋义,宋义的儿子必须留在齐国,名义上是相国,其实可以看做是人质。
这样来看,一切疑问迎刃而解。
对于楚怀王,宋义无疑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有人推荐,有资历,出身好,简直就是给自己量身定做。
熊心立即召见宋义,经过一番面试,当即拜宋义为大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兵分两路,一路由宋义统帅,北上援助赵国,一路由刘邦带队,利用秦国空虚直捣老巢。
各路将领都以宋义为统领,宋义号称“卿子冠军”,意思是宋卿位居诸将之上,为一军之冠。这个封号也是楚王的意思,捧宋义上位的心可见一斑。
出征前,楚王与各路将领约定,谁先打进关中,谁就封王。
《晏子春秋》曾经记载过“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楚怀王一定读过,如果说宋义上位是宋义与高陵君的计谋,那么这个封王的计谋可以充分看出楚怀王真是家学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帝王都愿意臣子拼命为自己干活,却有不希望臣子团结一致,臣子太团结,皇帝就会成为大臣合伙斗争的对象,所以说,控制大臣内斗在历朝历代都是一门帝王必修课,怀王羊倌出身,并没有太傅给他讲述这些帝王之术,在这么短时间自学成才,学习能力是非常不错的。
谁都知道这个一个有毒的饼,但是谁都想去咬一口。
公元前207年,卿子冠军带队,楚军浩浩荡荡杀奔巨鹿。
军队刚刚抵达安阳,宋义就下令原地待命,不走了。
为什么不走,宋义给出的原因是:要等秦赵两国决出胜负以后,坐收渔翁之利。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合理的计划,秦国赢了,元气大伤,赵国胜了,楚国可以趁势打落水狗,总之,无论谁赢,楚国都是赢家。
项羽却不这么看,他告诉宋义,赵国已经岌岌可危,不可能取得胜利,一旦秦国攻占巨鹿,气势将达到一个顶点,楚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只有趁着现在,和赵国里外夹击秦国,才有获胜的一线希望。
宋义不同意项羽的意见,他告诉项羽“冲锋陷阵,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不如我”,这句话是不是很眼熟,“打牌,你们不如我,打仗,我不如你们”
宋义还警告项羽“如有有人不听命令,就地处死”。
在笔者看来,宋义停止进军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害怕失败。相比一心建功立业的项羽,宋义已经是个老人了,作为官场老油条,他没有带兵打仗的工作经验,现在组织把所有的家当都交给他,他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了,进退失据,患得患失。
用现在的话说,缺乏亮剑精神。
笔者一直认为,宋义这种人,最适合的岗位应该是政委,做做战士的思想工作,战前动员工作,战后心里辅导非常合适,可以充分发挥他的理论优势。他的能力,不能胜任带兵打仗的一把手岗位。
带兵打仗不是做会计,算计的越准越好,名将都在尸山血海中成长起来的,如果单凭兵书上计策就可以打胜仗,干脆组织个名将四六级考试,谁考过算谁赢,也不用打打杀杀。
项羽是个不服输的人,认准的事情从不回头,这种人,只能做老大,不能做老二,如果做了老二,老大就危险了。何况这个老大是他非常鄙视的老油条宋义。
他直接找到了范增,作为项梁的好朋友,范增一直是项羽坚定的支持者,两人经过一番密谋,最终决定一劳永逸,干掉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