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兵仙出世(1)
刘邦被分配工作到了四川,虽然心里不高兴,但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一名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东部人,不远万里来到还是穷山恶水交通不便的大西部,这种国际主义精神深深的打击了跟着他混的兄弟们。
千里做官只为钱,官没的做,钱没有地方花,谁还跟着你混。刘邦上任的队伍刚到南郑,大家的思乡病就犯了,开始陆续开小差,先是士兵跑,后来军官也跟着跑
有一天,下属忽然来报,萧何大人跑了。
刘邦正在吃饭,听到这个消息差点噎死,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似老实巴交的萧何竟然跑了,刘邦这顿饭吃的索然无味,树倒猢狲散,在这么下去不用等项羽来打,先就散伙了。
过了两天,忽然有人来报,萧何大人回来了。
刘邦瞬间从地狱跳到了天堂,在别人眼里,萧何不会带兵打仗,最大的优点就是个和事老,有他没他无所谓,但是刘邦知道萧何的真正价值,在他眼里,萧何比任何人都重要,事实证明,刘邦在用人方面非常有眼光。
他赶紧把萧何喊进来骂了一顿,作为老搭档,萧何的不辞而别对他伤害太大,不骂不足以出这口气。
等到刘邦骂累了,一脸疲惫的萧何才告诉刘邦,其实他没有跑,他是去追人去了。
刘邦更加生气了,之前跑了那么多军官你不追,现在跑去追人,你去追谁?
萧何告诉他,这个人叫做韩信!
韩信这个人刘邦是知道的,之前司机灌婴,萧何都曾经推荐过,但是刘邦一直觉得这个人名不副实,所以也没怎么当回事。
这种人跑了就跑了,干嘛要你亲自去追,刘邦质问萧何。
因为这个人很厉害,萧何答的非常坚决
有多厉害,难道比你厉害,刘邦觉得很奇怪。
他的确比我厉害,而且我觉得他比所有人都厉害,你想成就大事,就需要他这样的人。萧何非常肯定的答到。
韩信,淮阴人,说起来也是刘邦项羽的江苏老乡,身世不详,根据他的所作所为和打扮来看,可能是个没落贵族出身,做出这个推断是有依据的,因为这位老兄每天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拿着把宝剑到处晃悠。
在当时,只有贵族才佩剑的,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不作为兵器,虽然许多绝世武功都是剑法,但是比起用剑,古人还是比较喜欢刀,刀是一种使用范围很广的兵器,比如菜刀,闸刀,瓦刀,砍刀,用刀的名人名家也比较多,比如关羽,王五,二郎神(三尖两刃刀),
反过来,用剑的例子就乏善可陈,大多数用剑高手都生活在武侠中。而且由于当时冶炼技术不发达,铸造一把剑成本不低,韩信这样的贫民不会专门买把剑充门面的,所以这把剑最有可能是家传之物。
除了天天拿着剑出去晃悠以外,这位老兄的日子过的一塌糊涂,毫无目标,他不愿意干活,又不会做生意,想当公务员没有人推荐他,天天混日子,温饱都成了问题。
人穷则志短,当地南昌亭的亭长觉得韩信有点小才,也许将来有机会发达,想结交一下,就招待他去自己家里吃了顿饭,没有想到引狼入室,这位大哥不拿自己当外人,自那以后天天去亭长家蹭饭吃,一连吃了好几个月,亭长心里苦啊,但又爱面子没有撵他,作为基层领导,家里也不宽裕,还多了这么一张吃饭的嘴,亭长老婆实在受不了了,有一天提前开饭,为了防止被韩信看到,把饭端到屋里吃,等韩信去的时候饭已经吃完了。吃惯了白食的韩信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在也不去了。
后来韩信发达以后还挖苦亭长做事有始无终,在我看来非常的无耻,难道让你吃一辈子白食才算有始有终吗?
没有了免费的午餐,韩信想到了一个自力更生的好办法—钓鱼。当时人口少,野生动物也比较多,官府也比较厚道,没有把鱼塘都承包出去,于是韩信就拿着把宝剑天天四处钓鱼。钓鱼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情趣的事情,一心想着吃鱼的韩信经常钓不到。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可怜韩信,就请他吃了顿饭。吃了第一顿就有第二顿,韩信再次发挥厚脸皮的功夫,连续吃了几十天,吃完告诉老太太:我将来一定会报答您的。
老太太也不是普通人,她告诉韩信:我是可怜你才请你吃饭,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就那么大,作为著名的异类,韩信的所作所为,在当地人眼里成了笑话,有一天,韩信走在街上,当地屠户家的一个富二代(富二代门槛比较低)拦住了他,说道:你虽然长的高大,还带着把剑,其实就是个胆小鬼,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韩信的前半生,只能是:装,在百姓面前装贵族,在恩人面前装大爷,在无赖面前装孙子。
比起天天自比大雁的陈胜,韩信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狗肉上不了酒席。如果这样的人能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