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前夜
刘邦出了武关,项羽逼死王陵老娘,双方彻底撕破脸。从鸿门宴开始双方一直保持着虚伪的和平,明面上满口的同门友谊,结拜感情,抗秦盟友,背地里巴不得一刀捅死对方,在外人看来,既然大家装的这么辛苦,干脆以后就不要装了。
但是事实证明,该装还的装。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其中这样说到:上下几千年,成功只需三位导师就成功概括了:老子,庄子,孙子,连起来读,就是老庄(装)孙子。
谁都不想当孙子,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要想当爷,就的先当孙子。没有孙子,哪来的爷。
虽然比项羽年纪大很多,但是年纪不等于实力,当实力不如别人的时候,刘邦选择了先当孙子,现在,他要继续装孙子。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张良出现了,此时韩成还健在,张良虽然已经和刘邦暗送秋波,眉来眼去很久了,但是名义上依旧是韩成的下属,作为貌似中立的第三方,张良写给项羽一封信,信中张良非常诚恳的告诉项羽,作为旁观者,他可以担保,汉王不过是想得到关中,这本来就是他应该得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就满足了,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一句话:汉王不是想证明什么,只不过把自己应得的拿回来。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发哥的赶脚。
毫无疑问,这封非官方的信代表了刘邦集团真实的意思,在这个时候发出这封信,就代表刘邦向项羽服软。
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服软意味着投降或者死亡,基于实力的考虑,刘邦选择在战斗开始之前服软,只不过是一种拖延的策略,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策略。
奇怪的是,一向非常暴躁,多疑的项羽同意了刘邦的请求,默认了这个结果,允许刘邦吞并关中的土地。
张良似乎早就预料到是这样,一点都不奇怪,写这封信,不过是给项羽一个台阶下,让双方回到当初那种虚伪的平衡,现阶段,刘邦的实力依然弱小,需要时间发展。就好比是打游戏,现在有的是矿,但是需要时间开采,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可以造出更多的兵,等一切准备好了,就可以开打了。
这些道理项羽都明白,但是他现在很尴尬,因为他根本没有精力去全力对付刘邦,眼前有更大的威胁等着他去收拾——田荣。
秦国灭亡以后,项羽大肆封王,田荣当年既不出工也不出力,还以怨报德,坑害了项梁,所以胜利以后连个王也没有捞到,非常不爽,趁着项羽不注意把项羽分封的几个田姓王一锅端,甚至连田儋儿子,自己的侄子田市也杀了,成为齐国的实际控制者。
齐国和项羽老巢彭城一步之遥,在本霸王眼皮子底下嚣张,明显就是不给我面子。项羽大怒,对外放出话来:这回不整死田荣誓不罢休。
在项羽看来,田荣不过是个小苍蝇,想什么时候拍死什么时候拍死,一直没有太把他当回事,时间久了这家伙忘记自己是谁,以为不敢动他。既然这样,就一劳永逸,送他去见他哥哥,一劳永逸的解决齐国的事情,比起刘邦,齐国楚国更近,攘外必先安内,搞定田荣,再专心收拾刘邦。
从当时事态的发展来看,这无疑是个正确的决定,老谋深算的范增也没有异议,毕竟刘邦还嫩,且远在天边,让他多活几天。
为了专心搞定田荣,项羽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第一:干掉韩成,任命原来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在项羽心中,韩成不过是个小喽啰,比田荣都不如,当年叔叔项梁封他做韩王不过是权宜之计,原本没有抱多大指望,这小子虽说是皇亲国戚,但是他的祖先明显没有帮他,混了那么久,也没有混出什么名堂,影响力太弱,杀掉就杀了。
对于项羽这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甚至可以说是有些随意,但是对另外一个人,却是要命的一刀,这一刀让他彻底斩断过去,再与项羽势不两立,不死不休。这个人就是张良。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项羽,我恨你!
第二:干掉楚怀王,地球人都知道项羽想杀他,这是公开的秘密,不知道的是项羽打算几月几号,用什么方式干掉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怀王的内心是崩溃的,天下之大,竟然没有容身之地。
作为臣子,项羽非常体量领导的心意,不忍心楚怀王天天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所以早早的命令英布在长江上把他干掉。
不久以后,这两件事情将集中发酵,成为摧垮他的重要力量。
但此时此刻,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解决了后顾之忧,项羽率兵北上,攻打齐国。
公元前205年正月,项羽大军抵达城阳,城阳即现在的青岛市城阳区。敌人兵临城下,为了保卫祖国,田荣鼓足勇气,真刀真枪的和项羽干了一场。
欺负了几个不争气的本家,在手下一帮混饭家伙的马屁声中,田荣产生一种错觉,自己很厉害,足以和项羽掰掰手腕。不但如此,他还为自己的即将到来的胜利找到了许多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