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英布的忠诚
刘超跑一路虐娃,一路发飙,终于抵达夏邑,投入了小舅子吕泽的怀抱,胸口大石头落地,刘邦长叹一声:命算是保住了。
他跑了,老婆老爸一个也没有跑出来,被项羽统统抓起来关进大牢,成为人质。有人报告了刘邦,刘邦眼含热泪说道: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我刘邦舍小家为大家,楚国那么多老百姓等着我去解放,怎么能为了自己家的利益放弃大家的利益呢。
说是这么说,刘邦心里非常郁闷,忽悠了可以忽悠的一切力量,眼看胜利在望,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人抄了老窝,命差点搭上,那些之前跟随自己的家伙,司马欣,董翳,魏王豹,纷纷反水,最可恶的是陈馀,这家伙不知道从哪听说张耳没有死,非说我骗他,第一时间拉着赵王歇反水,我是骗他了,但也没有害他啊,在彭城,珠宝美人任他挑,这小子也没有客气,有几个我很中意的美女就被他挑去了。总之,这帮墙头草是出工不出力,抢劫在前,打仗在后,实在是靠不住啊。
这场战役让刘邦明白一个道理:用军阀来打败军阀是不现实的,要想的天下,只能依靠自己。
后世的孙中山用更多的失败再次验证了这个道理。
巨星抱团是难以夺冠的。
为了总结失败教训,提振精神,激发内部潜力,刘邦在夏邑召开了彭城战役总结会,会上,刘邦告诉群臣,谁能帮助他打败项羽,他就把函谷关以东奖励给谁。
这个饼画的够大,却是一个赤裸裸的谎话,函谷关以东本来就不是你的,你拿什么赏,如果别人夺下函谷关以东,为什么要接受你的封赏。
当然,作为内部会议,没有人敢当面和公司老大抬杠的,大家都明白,这次失败对领导打击很大,组织内部所有人都尽力了还是打不赢项羽,只能从外援方面想办法,不然这么下去,此消彼长,只有坐以待毙了。
作为刘邦账下第一谋士,张良的眼光最为敏锐,他告诉刘邦,只要搞定三个人,就能打赢项羽。
第一个是英布,作为项羽账下的猛将,武功高强,实力雄厚,是项羽手下诸王中实力最强的一派,目前来看他和项羽之间有矛盾,有拥兵自重的嫌疑,如果能够策反他,相当于砍掉项羽的一条胳膊,英布是劳改犯出身,做过流寇,这种人见利忘义,天生有反骨,可以作为策反重点对象。
第二个是彭越,此人盗贼出身,武功高强,无门无派,有实力无组织,如果给他足够的兵力,他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之所以无人认领,是因为他自己在待价而沽,挑老板。目前汉王实力人气占优,他与汉王是老相识,可以重点拉拢。
第三是韩信,攻占汉中以后,韩信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重用,彭城之战暴露出汉军的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优秀的指挥官,而韩信的实力有目共睹,如果委以重任,说不定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得此三人,可以安天下。
韩信彭越都是存量资源,直接启动就可以使用,关键是英布。
作为项梁起家的元老之一,英布被项羽封为九江王,九江位于长江咽喉要地,交通便利,空气质量好,距离六安老家岳父封地都很近,是个养老的好地方,项羽对英布是非常照顾的,但是从这以后,英布与项羽的关系变得若即若离起来,项羽攻打齐国的时候,曾经命令英布亲自出兵相助,英布托病自己不去,让部下象征性的带了几千人凑热闹,汉军攻破彭城的时候,英布又以生病为借口不派兵援助。
一而再的磨洋工,项羽非常生气,多次派使者召见英布,要求他到彭城述职,他更是不来,种种迹象表明,双方的隔阂越来越深,策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张良的情报收集工作非常到位,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才给刘邦献上拉拢分化的政策,计划没有问题,关键是:谁去策反。
开完会问了半天都没有人主动站出来为大王分忧,刘邦很恼火,平时一个个吹大气,什么能耐都有,到了办事的时候和那些墙头草一样,都不愿意出面,难道要本大王亲自去吗。
越想越生气,生气就骂,从夏邑去虞地的路上又把随从骂了一顿。骂的正起劲,忽然一位下属走上前问道:不知道大王因为什么生气?
刘邦看都没有看,说道:谁能代我出使九江国,策反英布,只要能拖住项羽几个月,我就能得到整个天下。
这位随从听完以后,非常认真的说道:大王,我愿意去。
还是那句老话,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是金子总会发光,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要你有才,你要你够大胆,没有怀才不遇,与年龄,性别,职位无关。
这位随从叫做随何,在此之前,他只是刘邦的谒者,一个主管传达禀报的小官,并没有任何辉煌的履历,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但是这一天开始,他正式走入历史。后世把随何,郦食其,陆贾并称为刘邦时代三大名嘴,当之无愧。
死马当作活马医,有总比没有好,刘邦同意了随何的申请,派随何带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