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太子劫
袁盎和太学博士这么一解释,刘启恍然大悟,老娘啊老娘,你明知道我语文不好,用这种深奥的文言文典故给我下套,这不摆明是坑我吗!
想反悔?在讲究孝道的汉朝,跟老娘说话不算话简直就是犯罪了,反悔是不行的。
自己出尔反尔当然不行,要是别人帮你反悔,是不是就可以另当别论!
上次反悔是靠人家窦婴,现在窦婴回家种地了,谁能帮我。
关键时刻:袁盎挺身而出。
列位看官看古装片的时候经常为皇帝的昏庸感到气愤,明知道那个人是个不学无术,只会拍马屁的奸臣,为什么皇帝就是不杀他。
杀有杀的理由,不杀有不杀的理由,皇帝需要忠臣,忠臣能够指出皇帝的缺点,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民着想,没有忠臣,国家无法有效治理,皇帝无法有效管理,百姓就要遭殃,社稷就有危险。
但是皇帝同样需要奸臣,对国家是奸臣,对皇帝不一定是奸臣。皇帝不是圣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皇帝有时候也需要“奸”。
奸臣并非一味拍马屁,那是最低级的一种奸,高级一点的奸臣不但会拍马屁,还能急皇帝所及,想皇帝所想,把皇帝想做不能做,想做不敢做的事情提前做好,关键时刻还能给皇帝背黑锅,这才是奸臣的高级境界。
所以说:做奸臣,也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不是你想奸就能奸的!需要天赋,技术,积累,君不见:许多奸臣都是有多年官场经验的老家伙!
投机大师再次找到用武之地,自告奋勇,出马搞定太后。
既然你给皇帝下套,我也给你下套,我虽然语文学的比如人家晁错,但是比你一个只读过几本书的瞎眼老太太,还是不在话下。
袁盎非常冷静的给窦太后讲了一个宋宣公的故事:宋宣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这位国君人品十分牛叉,自己有儿子与夷,非要传位给弟弟公子和,因为他认定公子和是做大王的好人选,比他儿子更合适,公子和推脱了一番,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过了九年,公子和病重,力排众议,把王位还给了哥哥的儿子与夷,让自己的儿子冯到郑国去,避开权力斗争。
这是哥哥让位给弟弟的经典案例,兄弟二人你让我,我还给你儿子,的确是非常有爱,但是:与夷即位以后因为担心冯篡位,就想干掉冯以绝后患,于是联合卫国一起攻打郑国,打着打着打出瘾来了,造成国家内乱,十年打了十一次仗,最终被大臣华督杀死,并迎回了冯做大王。
《公羊传》认为:宋之祸,宣公为之也。
这个故事用在这里非常的合适,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因为在此之前,窦太后曾经承诺,梁王以后,皇位还是由刘启的儿子继承。
袁盎这个故事竟然把窦太后给噎住了,老太太有心反驳,却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一时竟然无话可说。
刘启抓住机会,立王美人为皇后,刘彘为太子。
一切看起来尘埃落定。
但是王皇后却不放心!
刘荣已经被废了,并且被贬为临江王,但是他的人还在!
只要他在,就是个威胁,毕竟做过太子,毕竟是窦婴的学生,毕竟周亚夫支持他,毕竟刘彘只有七岁,如果刘启忽然有什么意外,谁能保证他不会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如果他东山再起,谁来保证自己母子的安全!
要么不做,要做做绝,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就是王美人的风格,为了有今天,我婚都离了,女儿也不要了,怎么能容忍意外!
既然你已经是废太子,那你就去死吧。
当然,有皇帝在,皇后是不会杀皇子的,但是皇后不杀,不代表别人不杀,想替皇后杀人的人多的是。
比如说郅都!
这位名字很奇怪的老兄,有必要重点说一说!
太史公在“史记”中给一类人开了专栏,叫做“酷吏传”,酷吏作为一个单独品种,登上历史舞台。
其实在此之前,也有很多有名的酷吏,比如商鞅,再比如李斯,都是以酷闻名天下,但是这两位咖位太大,太史公给他们做了专栏,不纳入酷吏传。
所以非常荣幸:郅都作为千古酷吏第一人光荣入选!
什么是酷吏,简单点说就是残酷的方法统治、审讯的官吏。按理说,只要是依法办事,酷就酷一点,对敌人酷,对守法良民是好事情。
恰恰错了,酷吏本身并没有是非观,法治观,他们的酷更多体现在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对贪官污吏是酷,对普通百姓更酷,而且酷吏往往是能吏,有能力,想做事,不择手段的做事。
这种不择手段的做事往往造成更大的危害,西汉是个酷吏倍出的时代,但是因为历史久远,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较低,到了唐朝,酷吏大流行,著名酷吏周星来俊臣苦心孤诣,青出于蓝,不论管理手段还是技术手段都大大进步,将酷吏一门发扬光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