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周亚夫之死
刘武的事情处理完成,皆大欢喜,尤其是窦太后,老人家这个年纪最希望的就是家庭和睦,所以比谁都高兴。有人告诉她,皇上之所以放过刘武,除了田叔吕寄主帮忙,还有一个人也在皇帝面前给梁王说了不少好话:王美人的哥哥王信!
帮忙都是相互的,王信为什么帮忙,窦太后虽然看不见,心里却一清二楚。但是既然人家有结交的意愿,又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还是太子的舅舅,将来的国舅爷,给予适当的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礼尚往来,谁家没有个急事,以后说不定还有用得到别人的地方,所以特别交代刘启,好好感谢王信!
对于这些大臣,金银财宝样样不缺,感谢要有点干货——封侯。
刘启本身也有这个打算,但是手下的人不懂事,没个上奏折表扬的,自己作为姐夫,主动表扬小舅子有点说不过去,所以迟迟没有动静,有了太后的懿旨,就算有了提名人,当然,封侯是大事,流程还是要走,作为百官之首,丞相那关还是要过的。
丞相周亚夫坚决不同意,理由就是一句话:高皇帝曾经说过,不姓刘不能封王,不立大功不能封侯。
高皇帝说的话多了,偏偏你就记住这一句,王信立了大功能告诉你吗,何况即使我没有告诉你,这种事情你能不知道吗?你这不摆明拿高皇帝压我!不给我小舅子面子,就是不给我面子。
但是明面上,这个理由十分充分,刘启竟然无可辩驳,而且周亚夫是大功臣,丞相,说的话分量比较重,朝廷里跟着周亚夫站队的大臣不在少数,得罪一个周亚夫,就是得罪半个朝堂的官员,虽然是皇帝,也要给面子。
刘启只能照实给老娘汇报,母子俩面面相觑,竟然无可奈何。
过了一段时间,匈奴将军唯许卢因为内部问题主动来投降,这是多年未有的大好事,不费一兵一卒就搞定了敌人一个王爷,刘启十分高兴,提议给一行五人全部封候,一来是安定投降人的心意;二来给天下人尤其是匈奴人看看,跟着汉朝大皇帝混是十分有前途的,树个标杆。
从全局的眼光来看,刘启的做法是对的,封侯不过是个形式,虽然有一定的俸禄但是可多可少,国家养得起,放在今天也就类似于给某某大人物个荣誉公民啊、荣誉市民、荣誉博士头衔一类的,一举多得!
但是这事又被丞相周亚夫给一票否决了,道理还是那句老话:高皇帝说了,非有功之人不得封侯,这几个人不过是匈奴的反骨仔,对我大汉朝一点功劳都没有,一来就封侯,让我国人民怎么想,让那些被匈奴杀死的人家属怎么想,让那些忠贞不屈的人怎么想,皇上难道要天下人都学他们当反骨仔吗?总之,不能同意!
作为一个军人,周亚夫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关键是:你是丞相,丞相是做什么的,协助皇帝管理百官,简单点说,皇帝是董事长,你就是CEO,做事要顾大局,讲诊治,什么是诊治,维护皇帝的权威就是最大的诊治,国家的利益就是诊治,但是周亚夫同志完美继承了他老爹周勃情商低的特点,不讲诊治,不顾大局,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皇帝的脸,刘启同志脾气再好,也受不了这种丞相,所以一怒之下把五个匈奴降将统统封侯,还放出话来:丞相的话我不听!
周亚夫觉得刘启打了他的脸,所以决定:辞职!
辞呈递上去,刘启冷笑几声,当场就同意了,就允许你小子打我的脸,我不能打你的脸,你是皇上还是我是皇上,给你脸你不要,那你就下岗吧,想做丞相的人多的是,不在乎你一个!
刘启封刘舍为丞相。
刘舍的父亲叫做刘襄,刘襄的父亲叫做项燕,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其实刘舍应该叫项舍,刘襄就是项襄(此处刘襄应该与刘肥的儿子刘襄区分),项羽失败以后刘襄投降了刘邦,被封为“桃安侯”,赐姓:刘!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比起后世取而代之杀人全家,刘邦还是很厚道的,不但给人吃喝功名,对项家的后代还礼遇有加,刘舍按照辈分是项羽的堂弟,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仕途。
周亚夫下岗以后在家养养花,种种草,颐养天年,虽然心有不甘,日子过的倒也滋润,刘启也很给周亚夫面子,虽然不在做丞相,但是朝廷有大事还是会把周亚夫请来问问他的意见,君臣关系不如以前那么亲密,但是也没有到无话可说的地步。
即便如此,周亚夫依旧没有逃脱劫数!
刘启年纪渐渐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开始考虑千秋万世以后的事情,刘彻年纪还小,即位以后需要有能力有资历的人辅佐,周亚夫无疑是个好人选,这种人情商不高,忠心可嘉,能力出众,做个托孤大臣还是合格的,刘启虽然不喜欢周亚夫,但是对周的能力还是十分认同。
但是刘启是个多疑的人,自己在位子上周亚夫都不给面子,要是刘彻上台周亚夫还这样,小孩子更不是他的对手,臣强主弱,终究是心腹大患,现在还有时间,不如试试他,看看这老小子是否学乖一点。
刘启接着一次宴会